韩启觉得自己怕不是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之前在坊市里面乱转,想要找到一个市面上缺乏但是自己又能提供的商品。
可是如果市面上缺乏,很有可能就是市面上没有啊。
那自己在坊市里面瞎转,能得到什么破有用的信息?
也亏得魏掌柜一言点醒梦中人:糖啊!
甜是一种高天然的味觉感受,比如吃苹果时候就能觉得甜。把这种味道引入到烹饪里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几乎不需要启发的。
但是四福酒肆缺少甜调味剂,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没有!
魏掌柜说『这两年因为战事频发,魏蜀吴三国的贸易陷入停顿。魏国没有柘,想要柘浆都要从吴国或者蜀国购进。但是因为商贸停顿,魏国就没有柘浆可用了……』
韩启忙打断他,『柘浆,是个什么玩意儿?』
魏续像是看傻子似的看他,『柘浆就是用柘压榨出来的汁水,味道甘甜不已,以前常用来放在菜肴之中……』
韩启皱着眉头,『那不就是甘蔗水吗?』
他一拍大腿,『我知道了!』然后扔下错愕的魏掌柜就撒丫子跑了。
一看韩启跑路,店小二常威也猛追上来,『还没给钱呢!』
魏掌柜连忙拽住他,『给过了,给过了!』
常威一脸错愕,『他有钱?』
魏掌柜指着柜台上一字排开的五铢钱,『看来是有的。』
…………
韩启匆匆回家,他脑海里面不断的蹦出来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学二年级的化学知识』,各种反应式,怎么把糖这个玩意儿搞出来。
不过很快就放弃了。
葡萄糖的合成十分困难,不是他现在这个化学知识贫瘠的时代能够搞出来的玩意儿。
所以他转而开始思考,怎么制糖。
要么就是用魏掌柜说的『柘浆』进行浓缩,这是现代制糖工业的初期阶段,用甜菜或者甘蔗榨汁,再把榨出来的汁水给浓缩,白砂糖或者蔗糖不就出来了吗?
但是韩启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甜菜就不说了,如果『小学二年级的地理和历史课』学的扎实的话,就会知道这玩意要在差不多八百年后才能传入华夏。而甘蔗的生长具有地域性特点,主要是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像是四川、广东、福建、贵州等地。
用三国时代的区域划分,那就是益州、扬州和交州等地。
那些地方是吴国蜀国的地盘啊。所以说,就算是他魏国地大物又博,单单没有甘蔗和甜菜。
想要生产蔗糖的基础资源是不存在的。
但是这难不倒韩启聪明的大脑,他想到另外一种替代方案。
麦芽糖!
麦芽糖的制备在这个时代是完全靠谱的。
上过『小学二年级的生物课』的人都知道,小麦发芽后,会产生一种生物酶,叫大量的α、β淀粉酶,他们促进淀粉进行糖化反应。
一般的淀粉是没甜味的,但是经过糖化反应,多糖的淀粉就会被分解成单糖的麦芽糖。
麦芽糖就拿去煮,先是成为糖稀,也就是常见的那种半流体的麦芽糖;继续脱水,就成了有很多小孔的饴糖。
众所周知,如果对一样东西的需求量大,但是产量又低的情况下,那么价格就会节节攀升。
魏国不产糖,但是民众又需要糖,即使不经过市场调研也能够轻松的得到结论,从别国进口,最终运费、人工成本,损耗成本,都需要摊到价格上,最终就导致价格升高。
他如果能够在本地把饴糖这玩意给鼓捣出来,绝对有竞争优势。
饴糖的利润率绝对是要比搞搞豆芽来的高很多,而且干燥后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运输,比柘浆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一旦饴糖大规模生产出来,能把柘浆这种旧时代的产物打得亲爹妈都不认识,必然可以返销吴蜀两国。
豆芽只能保证温饱,而饴糖能让他韩启成为三国顶流的商贾。
韩启揣着钱又去坊市里面买了一个簸箕,匆匆赶回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时间。
他取出来俩人的粮食小麦,铺满整个簸箕,在上面洒上水,天还没黑,就放在屋外,等待它们静静发芽。
现在还没到寒冬腊月,虽然冷,但是白天温度还不到零下,不至于在日晒之下结冰。
不过晚上是要拿回屋内的,不然妥结冰。
小麦发芽按照这个温度应该至少要三四天的时间,在那之前,韩启还需要准备淀粉。
淀粉的原料很简单,就还是用小麦,只是要研磨成分,甚至不需要太精细。
更精细一些自然是方便促进生物酶的有效解除,进而让反应更加充分。
但是同样也会对工艺的要求更高,简单的说,原本研磨一边就行,但是为了那百分之十的需求,反而要增加一倍的工作量,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因为时间还来得及,韩启并不着急把家里面的小麦都给处理掉了,不然明天吃什么都是个问题。
傍晚时分,王生回来,有点兴奋,说了白天在城内的见闻,的确看到几个还不错的宅院。
只是价格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