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织明> 第七十三章你又算个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三章你又算个球(2 / 3)

篇。

祠堂共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奉祀的都是杨业后裔子孙中出名将领人物。

而后院左右各有厢房三间,正殿五间,中额书“忠勋世美“,廊前双柱上有一副木刻金字楹联“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长城。”

正殿前檐悬额匾一块,上书“敕建’二字。

殿内,正中神龛奉祀的是杨业和折太君像,左右两旁奉祀的是杨令公的八个儿子,以及宋、元、明历代杨氏功臣名将塑像共二十尊,无不气宇轩昂,姿容伟俊。

杨忠武祠正殿的诸多塑像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大约要数“杨门女将”中,第一核心人物折太君了。

据《晋乘搜略》中记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射,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

另据《保德州志》载“杨业娶折德衣女。”“折氏性慧敏,尝佐业立战功。”折氏即为杨家将传奇故事中的佘太君。

传说中对她的事迹虽有夸张,但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

还有杨延昭的塑像也十分引人注目,他怒目圆睁,右拳紧握,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敌人的高度愤恨与警惕。

据《宋史》中记载,杨延昭本名叫作杨延朗,后因避讳而改名作杨延昭,后人又称他为“杨六郎”,而杨延昭实际上却是老令公杨业的大儿子。

杨延昭“幼年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故而,杨业常对人曰:“此儿类我。”,此后,杨业每每此征远行,必以杨延昭从之,以为历练。

雍熙三年,“杨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由于杨延昭骁勇善战,深得宋真宗的钟爱,咸平四年十一月,加封他为开国公。

加封敕旨中,更是称赞他“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并要他“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

杨家父子祖孙,在北宋时为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土,血洒疆场,他们家族的事迹在后来即被人们所传述,后经评话、戏曲、的渲染,逐渐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奇系列故事。

而如今的鹿蹄涧村里,有大半都是杨姓族人,他们几乎都是杨老令公杨业的后世子孙,自定居此地后,已延续数十代人。

此外,代州城内还有一座边靖楼,亦名谯楼,位于代州城内的十字街中心,乃是大明洪武七年建成,登楼可北望雁门关,南俯滹沱河,全城山川景物一览无余。

大明,崇祯十五年,三月初十日,代州城,日已西斜,大街上人流交织,尽是往来的行商之人,显得十分热闹繁盛。

山西太原府往南的客商,从这里往北过雁门关可到大同府的山阴和马邑,而从此往东经繁峙,过平刑关,可到灵丘、广昌,这里往北可由蔚州往宣府东路地界,继续往东可过紫荆关进入京畿的易州。

此刻,振武卫指挥使白大宣,正带着几个家丁亲卫,招摇过市,策骑在一匹毛色纯白的大马上,他的心里可是美滋滋。

他在心里暗自算着时辰,天后宫戏楼的大戏,可是快要开场了。

每当想起那青衣的扮相,那身段、那模样、那腔调,他的心中就麻痒痒的,别看那青衣是个男儿身,却能将一个贞节女子的刚烈、端庄、妖娆,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简直是——比女人还女人啊!

此时此刻,白大宣的心里有如猫挠一般,连魂都已经飘出了体外,不由暗想着:若是这青衣那等扮相,再穿上那身戏服,在床上也能如此…这般…

那滋味…岂非赛过了神仙?

然让人可恨的却是,城中那个年青的知州,还有那年老守备,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这个稚嫩可人的小青衣。

更为可恶的还是,那几个年轻的挂名指挥使,却也在打这个小青衣的主意,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如此看来,自己若是想要独自享受这个青衣,难度还是很大的啊。

不过,若是大家相互默契,能轮着玩弄上几日时光,便是那个新来的年轻知州,应该也会给自己这个面子吧?

毕竟,那个老守备年岁已高,不可能一直守着这个位置,若是他退了下去,自己这些年里多方经营,这下一任守备还不是自己的呼声最高。

“哼。”

白大宣的嘴角上挑,脸上闪过一丝邪魅的笑意:“要不约葛老大出来坐坐,若是能提前坐上守备位置,或许便不用与众人分享这个小青衣哩!”

恰在此时,迎面出现一群军卒大摇大摆走来,他们一个个斜戴着红笠军帽,身上的号衣略显破旧,敞胸露怀,胸口的黑毛也是一个赛一个。

他们似乎刚喝过酒,每人皆是神情嚣张,一路行过也是跌跌撞撞地碰翻了好些摊子,却满不在乎的掏出一些碎银子,十分随意地抛洒在地上。

“爷,今儿发财啦,有的是银子…”

他们一个个都是满脸凶相毕露,被撞翻摊子的商贩根本就不敢表现出丝毫不满,只顾着争抢散落地上的碎银子。

就连周围的行人见此,也是纷纷避让向两边,没有人敢于招惹这些吃得醉醺醺的大兵,说不定白白挨上一顿揍,还没处说理。

指挥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