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困局(1 / 2)

吴医生兴奋的说:难道试药那个老乡好得快是因为被狗咬了起到放血的效果吗?孙大人这放血法是用金针或小尖刀刺破划破穴位放出少量血液就会让内蕴的热毒外泄。放血后达到消肿止痛祛风止痒通经活胳的效果,确实可以治疗发热呕吐等症状。孙燚说:太好了,这放血法很多普通人都会,可以让城中百姓互相帮忙用独胜散配合放血法治病,还可以让城外驻军进城帮忙给灾民放血法疗。这一年因战乱而缺衣少食的北京人都被冻待瑟瑟发抖的,好在张皇后下令在北京城内开设了几个粥厂,穷苦百姓每天可以喝到二次小米稀饭,听到这个好消息北直隶的百姓纷纷携家带口赶来,大量的灾民让导致京城的粮食越来越紧张。张皇后自己也坚持两顿稀饭度日,她下令内阁想尽一切办法全力保证百姓一天能喝上两次粥。而康宁公主带着崔孝一因为要寻找皇子下落而忙得三过家门而不入。内阁首辅李建泰召集内阁大臣会议同时也邀请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和新兴伯孙燚参会,刘宗周说:既然张娘娘带头食粥我等大臣全部食粥这样可以多支撑一些时日。黄道周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圣王成汤时到也经历过五年的大旱,但是他亲自祈雨得到了上苍的帮助,我们只要能坚持与百姓共患难一定会得到上天保佑的。马士英上奏章说:可以考虑迁都来减轻北京的粮食问题。方正化说:涿州因魏忠贤案失官的冯铨给我来信说:他原意捐现银两报效朝庭,福王愿意献出一年奉禄,同时将王府土地全部分给百姓。李建泰说:既然福王府带头捐了钱,我身为首辅也理应为大伙带个头,我捐二万两白银。吕大器摇头说:个人捐款只能算杯水车薪,大明的财政困难始于天启朝经历了两朝没有解决,加之连年灾荒频发百姓们只好吃草根树皮,最后连草根树皮都吃完了只好造了反。崇祯皇帝只好扩充军队一面抵御东虏一面镇压民变,为了维持大量的军费开支朝廷只能加征赋税,但这种做法无异于抱薪救火反而逼得无数交不起税的老百姓纷纷参加了农民起义,最后让李自成打进了北京。现在要解决问题只能免去百姓赋税,还要及时筹一批粮食发给百姓作口粮和种子。何复说:吕大人说的很好,但是如果用本朝的卫所制招集流民统一提供房屋口粮种子来屯田效果会更好。李建泰说:大伙说的几项提倡节俭议罪银制捐官制用卫所制管理流民屯田都不错,我马上上奏娘娘通令全国。散会后李建泰请来方正化和孙燚来家小聚,他先寒暄几句后说:我们三人深受国恩又是一起共过患难的老伙计了,理应在这存亡危急之秋一块为朝廷鞠躬尽瘁。可我年龄大了又没有安邦定国的才干,再干着首辅实在是尸位素餐呀,所以我向娘娘呈了辞呈打算告老还乡。孙燚和方正化劝慰李建泰几句见他主意己定只好告辞而去。一路上方正化好奇地说:这老李是怎么了?他平日里不是最爱出风头吗!孙燚说:方大人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方正化大声说:孙老弟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不痛快了,废话我当然是想听真话了。孙燚说:李大人可不糊涂,他现在己达到了前朝名臣张居正的官职位极人臣,他又十分清楚自己才干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困局稍有不慎就会葬送自己的来之不易的名声。方正化不解地说:几位大人的捐款议罪银和捐官制配上何大人提的卫所制组织流民屯田,不就可以解决这个缺粮困难了嘛?孙燚说:现在最缺的粮食,他们却谁都没有提?没有足够的粮食别说屯田了,百姓能不过这个冬天还不知道呢。方正化沉默良久说:看来了粮食还要兄弟你来想办法了。孙燚愁眉苦脸地说:官员捐款议罪银和捐官法也是饮鸩止渴之举,官员捐款富裕的官员捐点不要紧,一旦穷官们被道德绑架被迫捐了款,他们家人很快会生话受困难。为了维持一家人体面生活,他们或从百姓身上盘剥或贪污腐败很快会腐败坠落,一旦吏治腐败了,百姓饥寒交迫还是造反的;议罪银如果施行,那么不论任何官员贪污之后,只要交上议罪银就会免罪,这就是鼓励他们继续贪污的;捐官都是有钱的富商大官家人,他们做官也会疯狂敛财,寒窗苦读的士子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很快会陷入报国无门的窘境。方正化叹了口气说:我只是个腌人没有读过那么多书,只想到这样减轻朝庭的财政压力,没想到那么多。在两人说话之间一个人高声说:娘娘急诏两位大人入宫议事。方正化和孙燚接旨后和小太监飞奔入宫。方孙二人参拜张皇后之后,张皇后吩咐小太监为两人搬来椅子命两人坐下奏对,两人急忙再次谢恩。张皇后说:大明能还都北京全靠保定大战的几个功臣为国分忧,可现在首辅李建泰却要辞职回乡,内阁大臣黄道周和刘宗周也因不满朝廷实行议罪银和捐官的政令而称病还乡。二位卿家看看何人可以执掌内阁呢?方正化想到因为自己在内阁会议上提仪让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位仕子领袖奋而辞职十分愧疚,他跪下恳切的说:我愿意上门给两位先生请罪挽留他们。张皇后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方大人也一心为国也是无心之失。张皇后不慌不忙的说:我己准了李建泰大人的辞呈又升他为左柱国。这吕大器军政皆能又是难得的清官,他升任首辅也不错,只是要辛苦何大人忙着内阁的事还要张罗屯田的事。只是哀家觉得让黄刘两位大人满怀期待却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