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月兰的脑海里,她进入了自己那部未完成的小说。在她被迫与来非弱分手的那段时间,她又想重拾这部小说,准备将三年前写了一半,因缺乏灵感而搁置的小说写完。
现在,她为这部小说正式起了名字,叫《梦回北齐》。兰陵王刚才与她说要去洛阳解围,就像是赴一场运动会,或者什么竞技活动,并没有看出他很紧张的样子。但对于变成郑月兰的袁月兰来说,她感觉到的是战争的压迫感和紧张感。
她走到兰陵王家门口,目送一袭紫红衣色战袍,胸腹肩头外罩金色铠甲的兰陵王,戴头盔,和狰狞面具,手持红缨长枪,骑着骏马,朝邺城的军营骑行而去。
兰陵王跟郑月兰说过,邺城军营里有二十万大军,是守卫邺城的。郑月兰想,这次起码要出动十五万大军前去为洛阳解围。她虽然是女流之辈,但也懂得地理,洛阳一旦失守沦陷,帝都邺城就危险了,两地之间并不太远,到时候也就只有黄河这一天然阻隔了。
郑月兰,不想再继续想象兰陵王带兵在战场厮杀的情景,她越想越为兰陵王担心。她只有默默为兰陵王祈福,愿他凯旋归来。
三天后的中午,下雪了,郑月兰吃了午饭后,和两个丫鬟在院子里观看,纷纷落下的大雪片。五十多岁的老管家进来了,高兴地跟她讲了北齐军队大获全胜的消息。
老管家说,现在兰陵王已经带军队快要回来了,在邺城南门外将会举行迎接活动,庆祝这次邙山大捷。据前线过来的通讯兵通报,前线邙山大捷我军大胜,兰陵王带兵杀入敌阵时英勇无畏,带精兵铁骑,直抵洛阳城下。当他摘下面具,城内围困多时的我军将士,看到是兰陵王来了,在城墙上一片欢呼。洛阳城内将士打开城门,在兰陵王带领下,奋勇追剿已经溃败逃跑的敌兵。
老管家继续说,我齐军大胜,洛阳解围,战后将士创作了舞曲《兰陵王入阵曲》,以歌颂兰陵王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最终使得我军大胜的功绩。
郑月兰听了老管家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郑月兰说:“孙管家,备马车,我要到城门迎接长恭。”
管家说:“好的。”然后去后院准备马车了。
经过一番梳妆打扮后,郑月兰一袭红色棉袍,又高又圆又宽的发髻,重新整理了一下,戴上了好几个漂亮的珠光宝气的发簪。这时候雪也停了,地面上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还能看到地面的颜色。
管家找了马车夫,让马车夫准备好马车,开到兰陵王妃面前。郑月兰坐到了马车的车厢里,马车很大,是两匹马拉着的,除了马夫以外,“副驾驶”的位置坐了一个男的随从。车厢后面有一个位置也坐了一个男的随从人员。车上的两个男随从人员,都是身穿红色衣袍,腰间佩戴宝剑的。
郑月兰说:“就这些人吧,前后就不要再有骑马的随从人员了,没必要弄得声势浩大。”
郑月兰到了城西门处,掀开车厢的门帘子,她看到城门靠着,城墙上站了比平时多不少的士兵。城门外传来了鼓乐声。
郑月兰的马车出了城门,停下了,她下车了。那里是八位穿紫红色衣袍,外罩铠甲的将士,都戴着狰狞的带有两个犄角的鬼面具,拿刀剑,随着鼓乐声做着各种上阵杀敌的舞蹈动作。
鼓乐声,是来自场地边上两个穿紫红色衣袍,外罩铠甲的两个将士。那两个将士也是带着同样的狰狞面具,一个站着双手一副大击鼓,一个坐着双手撩拨着一副很大的琴瑟。
郑月兰贴着路边往西走了几步,两个护卫人员,一个带刀,一个带剑紧跟在其左右。郑月兰走过了八位将士的表演区域,看到西面来了浩浩荡荡的紫红色战衣的军队。前面是骑兵,后面是步兵,骑兵故意压低了速度,保持比步兵领先两三里路。
郑月兰看清楚了,骑兵领兵的人,是一位骑着红色骏马,一身紫红色战衣,外罩金色铠甲的,戴头盔,用面具遮面的武将。这身影太熟悉了,尽管他穿战袍,着铠甲,郑月兰依然能看清这是自己的丈夫。
就在兰陵王带兵到了城门,到了郑月兰跟前的时候,那十位提前回来的将士,击鼓的,弹琴瑟的,跳舞的,节奏都更快了。城外和城内的老百姓,也有一些,赶过来在路边围观,喝彩。有的欢呼:“兰陵王,战神!”有的欢呼:“兰陵王,威武!”
兰陵王下了马,和郑月兰站在一起。兰陵王把郑月兰拉到归来的大军队列之前,望着前面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在往城门集结的大军。兰陵王说:“全军将士,辛苦了。回到城内,必有好酒好肉,还会按照战场表现发军饷。”
将士们高呼:“兰陵王,威武……”
正在这时候,徐艳屏,袁势利和袁贝玉,在护士的引导下,进入了那间重点病房,站在了昏迷中的袁月兰面前。
徐艳屏一下子跪倒在病床前,用手轻轻摸着袁月兰的左手:“月兰,你醒醒吧。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袁势利也非常激动,晃晃悠悠差点跌倒,袁贝玉赶紧把他扶到病床边的折叠椅上。
袁势利激动地说:“月兰,你快醒醒啊,我要读你写的小说啊,你醒醒啊,你有没有再写小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