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顶系统和这片大陆被升起来的那一刻一样古老,为了防止高空带来的紫外线辐射,严重的降温和缺氧,它是翌都第一道免疫系统——天顶系统有很多个,它们沿着大陆的边线组成了一个类似椭圆形的环,在这些环上有很多的能量发生器,这些发生器和那些交通设施的能量发射器构造类似,但是加大了强度,这样,成千上万的它们发射出的实体能量将会在上空聚集,形成一个肥皂泡一样的半球体结构来把整个翌都罩住。
当克里米亚从睡梦中被铃声吵醒时,周围的环境已经变化了大半,周边已经不是市区地带,取代城市白色和墨绿色的主色调是银灰色和橘红色施工建筑的配色,这些建筑称不上有设计感,方正的外形代表着它们最基本的特征——实用主义和极简主义。
西南边陲地区在早期海洋下是一块隆起的地层,现在成为了一座已经被挖空的山,内部是布满现代化的工程设备的庞大空间,有着很多的吊索用于运输货物和设备。而最后的终点站就停留在这座空山的外面。
“下一位。”在出站后,这里是一大片带着吊索的升降平台,有一个类似于指挥哨所的塔建立在一排高大的铁墙之中,把守者空山的洞口,刚才的声音就是由上面的喇叭播报的。指挥塔下面就是主要的大门,因为没有几个人排队,很快就到了克里米亚。门口和大多数机场的门禁一样,有着一个小检查站。
“把你的身份卡拿到这里刷一下。”监察站内的门禁系统亮起了屏幕,后,在门口的一个胖胖的安保人员把他手里的机器展示给克里米亚看,这看上去更像是一本巨大的字典,左边是一堆显示各种各样数据的显示屏,“那张胸牌就是你的身份卡,把它放到槽里。”那书的右边其实是一个身份卡的胶装倒模。
克里米亚照做后,安保把他领到通过检查站的电梯上,“和在机场的检测是一样的。”他对这个听话的新人感到满意,他用遥控器按下开关,就拿着那本‘字典’走向另一个准备上工的人走去。
机器慢慢的扫描着,克里米亚看到了自己的骨头和衣服的透视倒映在舱门中。他发现自己的牙齿看上去并没有自己在镜子中观察到的那么整齐,于是他苦笑了一下。他忽然发现现在的镜子,照出人本貌的东西都开始逐渐做手脚——有些镜子通过微小的弧度弯曲或者使用散光材质,让人的脸型变得更完美或者更白净。究其根本也许还是虚荣心作祟。等检测灯变为绿色后,电梯开始运行,到了更高的,带着吊索的平台上。在电梯里通过厚厚的玻璃,克里米亚盯着天顶上的那些圆形的大球出着神,那些圆形的大球看上去也是能源维持系统的一部分,可能用于储存什么物品。彼此像分子一样排列,相当规律,但是中间没有克里米亚认为的化学键来供其相连。在一堆方正的机械架子中上方突然出现了很多圆球,这看上去似乎是科学和魔法的结合,充满了怪异。
很快,出了电梯直行就能看到带有新人通道的整备室了,整备室不高,只有两层,但是平面面积很大,赶得上一个大型加油站。克里米亚上了二楼楼梯,挑了个有栏杆的位置坐下,已经有快三十个人在这里等着出发了。透过玻璃幕墙,克里米亚继续好奇的打量着高悬在上空的那些大球。
有一个穿着白色制服的人走上前来,向周围拍手。“过来!小伙子们!把你们的破烂都带上,我们这就走!”这个光头看上去并没有之前在隧道餐馆里的那个大叔那样友善,一小撮亚麻色的硬胡子在下巴上抖动着。
接着,后面的工人们推来几辆车,上面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管型仪器。“把仪器固定在你们背部抓钩的右边,穿过手臂,右手拿好喷枪的把手!”这位长官一边做着示范,一边喊道:“我的名字是孔岳,你们以后叫我孔教员!”孔教员环视四周,看着厅里的人都穿好设备后,他大手一挥,“出发!”
“报告!我的同伴还没有来!”队伍里有人说话。
“听上去有的蠢货在第一天就会缺席,那他以后也不用来了!哈哈哈!”孔教员放声大笑,接下来他头也不回的向外走去。
克里米亚环视四周,他记得伊川葵跟他说过将分到一组来,但是许久都未曾看到她的身影。看着许多人都跟着教员往外走,他望着背后空无一物的墙壁,赶忙跟在了队伍的后面。
在走了长长一段路后,这一套沉重的设备逐渐显现出它厚朴的内心。在被压住的衣服下,汗水往外冒,盐分渍得皮肤生疼,背着沉重设备的队员都咧着嘴,耳根红红的,脸是滚烫的。可是孔教员就像没事人一样,两条粗壮的小腿踱地飞快,一会功夫就提前队伍一大截,每当他把队伍甩得够远时,他就会转过身把头抬得高高的,用鼻孔瞪你。克里米亚也试着迈开小腿,可反而感觉头重脚轻,更加累了。“这就是他们认为的好苗子吗嗯?三四十公斤不到的东西就累成这样?不会吧?不会吧!”孔教员又领先了队伍一大截。
“只有蛮牛才会只用力气说话。”克里米亚暗骂道。不过孔教员的话还是刺激到了很多人,队伍的速度又快了些许。
穿过那些浮空球周围高高低低的平台,一辆轨道车在等着他们。克里米亚看到摆渡车,情不自禁的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