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程)昱协谋,卒完3城,以待太祖。
陈宫在兖州“少与名士相连结”,故其存在广泛的人脉基础。趁曹操率主力东征陶谦(194),1夫作乱而“百城皆应”。兖州1时化作焦土。
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魏书十4程昱传》
陈宫叛乱时,整个兖州挂“曹字旗”的,止有4县:
濮阳县,东阿县,鄄城县,范县。
荀彧镇鄄城(曹操家眷所在),枣袛镇东阿,靳允镇范县。
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魏书十4程昱传》
最可忧者是夏侯惇镇濮阳。
因为夏侯惇根本不知兖州已叛,且陈宫此时亦在濮阳。
良、平之才的荀彧瞬间反应过来,其人立刻驰召夏侯惇,令其弃守濮阳,星夜奔鄄城。
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魏书十荀彧传》
濮阳大吏多与陈宫、张邈通谋,若继续留在濮阳,1无所知、其时尚非独眼龙的惇哥必死于非命。
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魏书十荀彧传》
惇忠烈,闻讯率亲随(典韦等)驰赴鄄城,此时鄄城已乱。短兵夜战,诛杀谋叛者数十人,曹操才算避免了“家小被劫持”的惨剧。
太祖家在鄄城,惇轻车往赴,適与布会,交战。--《魏书9夏侯惇传》
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魏书十荀彧传》
荀彧与夏侯惇死保鄄城;逼退前来劫掠的豫州刺史郭贡。
程昱作为未参与叛乱的兖州人,在范县、东阿县做“武装串联”;给枣袛、靳允等人做“思想工作”,力劝不降。
其时,范令靳允的家人已被叛军劫持,但允被程昱说服,并未倒戈,兖州才算保全了最后3个县:
东阿、范、鄄城。
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魏书十4程昱传》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魏书十4程昱传》
枣袛、夏侯惇、程昱、荀彧等人,之后皆平步青云,尊贵无比。与其“面对考验,坚守底线”是不可分割的。
尤其是夏侯惇,作为1个“屯田比打仗时间更长”的独眼军官,最后竟位至大将军,其升迁资本基本全靠“兖州之乱”时的忠烈义笃。
注:程昱性格刚戾暴躁,屡次被人诬告谋反。魏武以全兖州之功,皆不置信,优宠有加。
“百城皆叛,卒完3县”。
这就是陈宫送给曹操的礼物。算是回馈自己被压制而不得发迹的“报答”。
云某不寒而栗,瑟瑟发抖。
曹操当死数矣,我(袁绍)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需要注意的是,兖州之乱的平定,并非依靠曹操,而是依靠袁绍。
袁绍的驰援,来得简直不要太及时!
只不过魏国建立,需尽力淡化消抹袁绍的影响,但各方材料仍然明确指向袁绍才是“克定祸乱”的功勋。
陈宫叛乱时(194),曹操身在徐州,刚刚在郯县以东击败刘备和曹豹,正屠城示威,欲剿灭陶谦。
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5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魏书1武帝纪》
注:陶谦此时6十有3,老迈病笃,同年即死。
听闻老家被抄,妻小险些被绑缚给吕布,曹操内心是十分崩溃的。
凭此时激战过后的残兵,根本没可能返回镇压。曹操自己的家属在鄄城,兵士子弟的家属可未必都在鄄城。
注:魏武后来出兵以士卒家属为质,囚居1城,我怀疑和“兖州之乱”的教训有关。
兖州沦陷,曹操在徐州的远征军不战自溃,昼夜号泣。即陈琳在檄文中所谓“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
没辙了,只能向大哥求救。曹操回到鄄城,找荀彧、夏侯惇、程昱等人商议:
“要不然我把家属送到袁绍那里为质,换来大哥援军,你们看可好?”
此时大家都说好。只有程昱坚持不肯同意。曹操被说服,派人找袁绍“空手”要兵。
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邺。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魏书十4程昱传》
注:所谓“连和”甚为悖谬。曹操此时不过是绍外藩,何谓“连和”?
《武帝纪》与《程昱传》均说袁绍主动“求连和”,而真正命在旦夕者却是曹操。可知此处是曹魏官方干预下创作的秽史。
此处,大概率是司马家狗腿子王沈的杰作。难怪裴松之先生骂王沈“秽史”。
袁绍听闻“狗腿子”曹操在兖州地界儿瞎祸祸,得罪了地方豪强,竟至1州皆叛,非常恼怒。
注:袁绍在冀州笼络豪强,宽以济宽,很有可能也是吸取曹操在兖州的教训。但矫枉过正,又陷入“党争”大祸。
绍再看曹操求援,居然不遣质子,空手白牙,开口就要几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