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传》
从同年六月的袁术之死(后文会论述),也可以看出,煮酒事件的发生时间,最晚当在建安四年五月。
如果仔细观察刘备与曹操在建安四年的位置与动向,会发现自三年(198)腊月至四年(199)二月,曹刘联军一直在徐州下邳围剿吕布;徐州战役结束后,他们则返回兖州山阳。
恰逢河内太守张杨被杀,曹操又“亲临河,讨眭固”,在司隶河内战斗到四月。
因此,曹操返回豫州颍川许县的时间,不会早于四月。
前文提过,在官修史料记载中,只见宴饮,未见青梅。
有趣的是,青梅的成熟期,恰好在每年四、五月份,因此罗先生将“青梅”加入“煮酒论英雄”之事,也并无违和,甚至更显精妙。
刘备是“志大心雄”,不为曹营诸将所容,郭嘉、程昱等谋主,多次劝谏曹操杀之。因此刘备想要顺利离开许县,必须要有合适的借口。
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程)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魏书程昱传》
刘备出奔的借口,便是截杀袁术。
(袁)术因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六月,至江亭。因愤慨结病,欧血死。--《后汉书袁术传》
刘备在建安四年(199)六月便已经离开了许县,领军在外游走。
但由于彼时朱灵、路招等诸多曹营将领的监视,刘备尚不敢公开叛乱。
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袁)术。--《蜀书先主传》
曹操在四月才剿灭眭固,返回许县,而刘备在五、六月时已经领兵出走。那么“面见汉帝、受封左将军、与董承串谋、煮酒论英雄、出奔徐州”等一系列改变历史的大事件,其实就发生在四月至六月的两个月间。
从仓促的时间记载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刘备对曹操的畏惮。
按《华阳国志》与《吴历》的记载,彼时的刘备为了“避祸”,每日在后园种菜,一说为芜菁,一说为大葱。惶怖之情,跃然纸上。
先主还沛廨,(曹)公使觇(即监视)之,见其方披葱。--《华阳国志》
(刘)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窥门。--《吴历》
即使刘备如此低调,还是没能躲过曹操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评价。
刘备受惊过度,即刻出走,至于“汉帝密诏”,那是再也顾不上了。
刘备彼时以“左将军”身份都督诸军,虽然军阶最高,但只是名义的统率。他身边的朱灵、路招,才是实际的掌兵者。
刘备的转机很快到来。
同年八月,袁、曹开战,袁绍引步骑十万,欲攻打许县(豫州颍川),曹操引兵还击,北上黎阳(冀州魏郡);又命臧霸入青州,牵制袁谭,双方在前线激烈对峙。
(四年)秋八月,(曹)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魏书武帝纪》
(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县)。--《魏书袁绍传》
此时,刘备身边的监军,朱灵与路招刚走,刘备便杀刺史车胄,叛曹而兴匡汉之事。
先主据下邳。(朱)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蜀书先主传》
朱灵和刘备的梁子,就此结下。
曹操和刘备长达二十余年的恩怨,就此全面开展。
刘备的叛曹时间,恰好就是“曹袁争霸”的关键节点——刘备吃准了曹操此时无力分兵,对战机的把握可谓狠辣。
是时,(曹)公方有急于官渡,乃分留诸将屯官渡,自勒精兵征(刘)备。(刘)备初谓(曹)公与大敌(指袁绍)连,不得东。--王沈《魏书》
为何说刘备叛曹而匡汉?
因为衣带诏!
刘备走后不久,董承集团便暴露了!
刘备出走,固然是董承集团暴露的重要原因,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比刘备出走更加重要。
这就是“车骑将军敕封事件”。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建安四年三月至六月间,“卫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资治通鉴》则将此事勘定在四月至六月间。
卫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后汉书献帝纪》
从《蜀书先主传》中“先主未出时,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记载,可知至少在同年(199)五月时,董承已经升任车骑将军。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蜀书先主传》
换言之,董承升迁车骑将军的事情,就在建安四年(199)的四、五月间。
为什么说“董承升迁”是反曹集团暴露的诱因呢?因为车骑将军,本来是曹操的职位。
(曹操)以大将军让(袁)绍。天子拜(曹)公司空,行车骑将军。--《魏书武帝纪》
因此,董承从“卫将军”迁“车骑将军”,实际是褫夺了曹操的故职。
考虑到四年(199)四月,曹操还在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