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生道:“什么才算人间疾苦?”
老者道:“很简单,人间疾苦不过饥寒二字,这个时节,只能让你们尝尝挨饿的滋味了。”
孔晓生道:“那倒真是简单。”
申无情道:“没挨过饿的才会觉得挨饿简单,没受过苦的人才会觉得受苦简单。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圣人挨过饿,知道挨饿不简单,所以才赞美颜回,而现在的儒生,有几个挨过饿。”
众书生大多非富即贵,只有石长生与韩松是贫家子弟,石长生虽然家在山村,却好过韩松许多。
这时石长生道:“老先生也读圣贤书,也该有仁善之心。”
申无情道:“我本法家弟子,要什么仁义礼智的虚伪高言,我修天地之法,不修愚诬之学。”
林书鸿道:“你的天地之法,就是抓儒生来挨饿?”
申无情道:“正所谓,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若仓中无粮,不知你们的仁义礼智信廉耻,能扛几天饿。”
朱自贞道:“法家先贤,慎到重势,申不害、韩非重术,商鞅重法,势则霸道不仁,术则奸诈机巧,法则生硬无恤,老先生难道不觉得法家是一种功利之学,懒得教化,所以才用强势、巧术、重法?”
申无情道:“你只看法家之不足,却不见儒学之短浅,《道德经》有云,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到如今,道之亡佚久矣,诸子,百家,万门,不过是道的一个个补丁,如果一件衣衫,全部都是补丁,那么它还是原来的衣衫吗?”
谢仲道:“你说得不对,既然有那么多碎步,还补什么旧衣服,干脆缝作百衲衣,不见得多好看,起码也能御寒遮羞。”
申无情道:“那就看哪块补丁先漏风吧!顺便看看,你们当不当得起君子这个称号。”说罢他起身离去,粟粟跟随。
余下众书生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