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学习目标
1、认识新闻价值的含义、传播意义的核心。
2、理解新闻选择与新闻传播的辩证关系。
3、理解新闻价值的五大构成要素,准确把握其总和。
4.理解新闻媒体的定位与新闻价值取向。
5.能依据新闻价值和传播意义选择新闻。建议自学学时
16学时。【新闻选择,3学时;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8学时;新闻媒体的定位与新闻价值取向,5学时。】
第一节 新闻选择
客观事物的变动层出不穷、纷繁复杂,新闻媒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客观事物的变动都作为新闻进行报道传播,新闻是对客观事物变动有选择的报道传播。
新闻选择,既要依据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又要依据传播意义进行选择。
一、新闻价值:衡量新闻的标准
新闻价值是用以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达到构成新闻的标准,是客观事物固
动的事实、新闻事件,必须具备新闻价值,才能成为新闻。 有的构成新闻的特定要素的总和。其核心是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简言之,客观事物变
“新闻价值”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美国。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认为,新闻记者采访的新闻应当是“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动人心魄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幽默的、别出心裁的”。他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新闻才是有价值的新闻。
“新闻价值”这一概念由徐宝璜、邵飘萍引进我国。1918年,徐宝璜、邵飘萍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上,各自讲述了新闻价值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起,“新闻价值”的概念在中国新闻界得到普遍应用。
二、传播意义的核心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效果
确定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客观事物变动事实、新闻事件哪些应当进行公开报道,哪些可以作为“内参”,最主要的分析依据和评判标准是传播意义。
传播意义主要体现于符合主流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核心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既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又具有一定的传播意义,应当进行公开报道。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内参”。
三、新闻选择与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实践中,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进行新闻选择必须辩证兼顾,综合衡量构成新闻价值特定要素的总和,准确判断其传播意义。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新闻记者才有必要采写成新闻。
新闻必须具有正能量的传播意义,新闻媒体才有必要将此新闻向大众传播。
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分析、判断各种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新闻事件是否是新闻,是重要新闻还是一般新闻,最主要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新闻价值。
新闻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时确定采访选题,受访者,以及应当掌握哪些新闻要素,都离不开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新闻记者写新闻报道,应当采用什么新闻体裁,交代哪些新闻要素,如何进行叙述,也离不开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编辑决定一篇新闻稿件是否需要播发;如果播发的话,对该新闻的版面位置、篇幅,标题的字体、字号等,在电子媒体播出的次序、时间长度等安排同样离不开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新闻记者或通讯员采写的新闻报道,其新闻价值越大,越容易引起新闻编辑的关注和兴趣。这样的新闻稿件才会被迅速发稿,并被安排在显著的版面位置上,进而引起更多受众的兴趣,获得更多的关注,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总之,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写作中的着力点、新闻报道传播的规模等,都应当同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二者彼此“相称”,才能获得新闻报道传播的最佳效益。
四、避免两种倾向
新闻报道传播中,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都必须竭力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信息缺失,另一种倾向是信息泛滥。
信息缺失是指对于新闻价值、传播意义大的事物新变动或新闻事件,新闻记者、新闻媒体报道得太简略,没有充分传递其中的新闻信息,无法体现其新闻价值或传播意义,广大受众也会感到不满足。这是一种“新闻信息资源”浪费。
信息泛滥指的是事物变动本身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或新闻价值很小,传播意义甚微,而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非要进行“新闻炒作”。这样做势必费力不讨好,甚至劳而无功。这种信息的“过度消费”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上述两种倾向,尤其是后一种倾向应当坚决避免。
第二节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新闻价值应是客观事物新变动所固有的、构成新闻的特定要素的总和。一个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是否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