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沈爸和沈英浩把装修剩下的材料堆放在二楼储藏室,如今还剩九袋水泥和八百斤沙子石子。
沈爸力气大想省事,他两只手拎着水泥袋,轻松的甩在肩膀上,蹲下身体,催促儿子:“英浩,往我肩膀上再放一袋水泥。”
“你别闪着腰。”沈妈不赞同的瞥了一眼沈爸,认为他在逞强。
掂了掂水泥的重量,沈爸笑着站起身,附和道:“哈哈哈,老婆说得对,我多搬几趟也一样。”
“不用费劲,交给我。”
怡善把水泥沙子收进空间,爬上三楼卸在空地上,接着取出七桶水。
“爸爸,你来和水泥。我从墙缝钻出去,先把房顶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怡善用手按住蓬松的羽绒服,紧贴着墙缝朝外挪,沈英浩瞅着墙缝的大小,吸紧肚子跟着她费劲的朝外钻。
房顶上堆积着各种生活垃圾和钢筋碎石。
天台的门被一张变形的上下单人床堵着,怡善把碍事的床收进空间,拧开天台的门。
怡善将杂物统统收走,她把还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扔在一楼走廊,比如砸坏的保温杯,变形的不锈钢盆,脏兮兮的棉被。
沈爷爷和沈奶奶坐在小板凳上重新挑拣,能用的收进杂物室或者堆在院子的空地,不能用扔到后院垃圾堆。
忙活到凌晨一点,家里的人累的腰酸背痛,他们终于把楼顶的三个大裂缝补上了,至于小的墙缝,只能等有时间再处理了。
晚饭特别丰盛。
怡善拿出来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外加一盆香喷喷的红烧排骨和乌鸡人参汤,他们用白面馒头蘸着红烧排骨美味的汤汁,一口气吃掉二十个馒头。
次日九点钟,他们一家四口准时到达社区服务站。
社区服务站门口围着几百个面黄肌瘦的幸存者,他们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瘦弱的好像风一吹就会倒。
“善善你看那个女的,她的十个手指头都是血,指甲盖都劈了。”沈妈偷偷指给怡善看,怡善瞄了一眼,发现这个人挺眼熟,好像叫娟子。
东街社区服务站的还剩六个干部,他们每人负责带二十人,组成新的救援小组。幸存者们围上前,希望自己能被选中成为救援小组中的一员。
马玉的救援小组还差四个人,怡善他们一家加入后,人数正好满了。
昨天马玉已经提前把小组人员负责的工作范围分配清楚了。
沈英浩负责给尸体拍照,记录搬运尸体的人数,统计幸存者人员信息。
怡善除了搬尸体,还得给救援小组的张医生当助手。
至于沈爸和沈妈,他们跟其他人一样,搬尸救人。
按照领导下发的通知,马玉救援小组第一站去社区服务站后面的“专业人员居住区。”
木屋废墟一眼望去,有十几具尸体。马玉带着他们先把附近的尸体堆积在一起,然后带领他们挖掘废墟,试图找到幸存者。
挖掘的过程中,他们用铁锹翻出不少东西,有压扁的咖啡机,空调外壳,名牌皮包。
最让怡善惊讶的是,沈爸还翻出来一台被砸烂的钢琴,钢琴上的白键几乎全部磕掉,显然不能弹了,怡善估计这片应该是所谓的“富人区。”
救援小组即使没搜寻到幸存者,也忙的停不下来。
怡善瞅着马玉带头背着一个旅行包,她捡到有用的生活物品或者食物都会装进身后的背包,不过废墟表面一层物品被酸雾腐蚀的几乎没啥用了。
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大家挑挑拣拣,拾破烂的热情。怡善他们一家人有样学样,也捡的不亦乐乎。
“善善,你过来。”
沈英浩的语气淡定,他吊儿郎当的蹲在一条臂宽的钢筋上,看起来不像找到什么价值高的东西,距离他最近的几个人,头都没抬。
怡善走过去,顺着沈英浩指的位置低下头,她把安全帽上的照灯调远,眯着眼睛朝里看。
墙下压着一个用防水布裹着的物品,虽然看不清是什么,但估摸着体积应该不小,不靠挖掘机想要挖出来应该挺费劲。
“是啥?我试试能不能摸着。”缝隙特别细,怡善取下手套,趴在地上伸着胳膊去够。
沈英浩怕墙塌下来砸中怡善,他用铁锹顶着钢筋,生怕出意外。
胳膊伸到一半,有木板挡住怡善的胳膊,她把木板收进空间的瞬间,上方的墙失去平衡,朝下塌陷,沙子灰尘落了怡善一脸,她以为自己差点要被压死。
怡善吓得心脏狂跳,她咬紧牙关,摸到防水布后,使劲朝前抓,物体收进空间后,墙体的下方空了,但是朝下塌陷。
沈英浩使劲把钢筋撅起来,争取到两秒钟的时间,怡善顺势将胳膊抽出来,墙体“轰隆”一声塌了。
动静特别大,灰尘拍了两三米高。
周围的人以为余震又来了,吓得蹲在地上抱着头,沈爸沈妈吓得半死,他俩奋不顾身的跑过来,还以为俩孩子被墙拍倒了。
怡善灰头土脸的从地上爬起来,沈妈紧张的用胳膊搂住她,焦急的问:“磕着没有?有没有受伤?”
“没事,我没事。”怡善不但没事,她都快开心死了。
望着空间里的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