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嫂子背着半袋粗面,一脸欢喜满嘴感谢,也跟着出去。
方青宁看着他们出了自家的院子,才跟刘氏说:“这才刚秋收完,她家里就没面了,要借到什么时候去?”
刘氏是个老好人。
以前自家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别人找上门,她还不好意思拒绝呢,多少总会给一点。
现在日子过的好了,村里但凡有人来,她都会给。
而何大嫂子,又是来的最多的。
刘氏也郁闷,知道那些借出去的米面很难还回来,可还是忍不住替她说话:“也不能怪她,家里四个孩子,还有一个病婆婆,你何大哥又不在了,一个女人家的,能有什么用?种的两亩地,打出一点粮食,不够还人家的,哪里能进自己口中。”
方青宁问:“她家的大孩子几岁了?”
刘氏抬眼看她:“大的是个女娃,也有十五六岁了吧。”
说起这个,又一阵难过:“要说也到了找婆家的年纪,可日子过成这样,往哪儿嫁呀?”
方青宁:“……”
在她们的眼里,女子除了嫁人,好似再无出路。
“明儿我去找何大嫂子一趟,看她愿不愿意,让她闺女跟着我找口饭吃?”方青宁说。
刘氏赶紧打
断她:“你还是别去了,你到现在都没找到婆家,村里人就说三道四。再把方妮带的找不到婆家,那你何大嫂子更伤心。”
方青宁:“……”
她才十三岁,放在现代还是个孩子,正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
可在这里就要以找婆家为己任,最可恶的是,找不到婆家还见不得人了。
别人说说也就算了,连刘氏也这样说她,真是让人很不爽。
以前方青宁不在乎这些的,别人说别人的,她过她的,反正肚子吃饱,日子过好,随便人们去嚼舌根。
可到底是女孩子,被人垢病多了,也是会生气的。
“好啊,很嫌弃我,那以后不要来借面了。”她道,“就她家现在穷的样子,还想把方妮嫁出去,我看把她饿死的可能性还大一些。”
刘氏哪听得这种话,有些生气:“怎么能这样说话?”
方青宁道:“怎么不能这样说话,你们不是也一直这样说吗?
娘,你想想咱们家,以前连口吃的都没有,到了冬天,不是跟何大嫂子家一样吗?
现在总算翻了一点身,那些人嫉妒,才一天到晚嚼舌根,恨不得我立马嫁出去,没人管你们,好让你们接着挨饿去。
别人说也就
罢了,你还跟着他们说,你有想过我也很生气吗?”
她本来是不生气的,先前跟明卿一起说话时,心情还很好。
可是刚才何大嫂子来她家里借面,明明看到她了,却是连一句话都不说。
再加上刘氏的话,说她嫁不出去,被人指三说四。
感情现在村里人都吃饱撑的,拿她的事做为谈资呢。
她一心一意,想为村里人做点好事,偏偏有那些不长进的,到处跟她过不去,怎能不叫人生气?
刘氏也从来没见过她这样,一时间竟然被惊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方青宁见她站着发愣,便又说道:“何大嫂子以前跟我三婶最好,什么都听她的。现在她们家有难,她怎么不去我三婶家里,偏偏来我家?”
刘氏说不出来。
其实她知道这些话都来自何处。
大多都是老三田氏传出来的。
刘氏虽觉得说人闲话不好,可她的思想固执又保守,是真的觉得自己闺女到现在还找不到婆家,是一件很令人没脸的事。
所以,虽然现在他们家过的不错,村里也有不少人羡慕,可是她仍然觉得很自卑,在人前是抬不起头的。
方青宁“劈哩叭啦”怼了她一顿,自回屋去休
息。
次日一早起来,先去了里长家里一趟。
在外面做事久了,说话都只讲重点。
把头天晚上跟明卿商量的事先跟里长说了。
“腾叔,咱们村孩子不少,却都是没读过书的。
我们家明卿学问不小,之前只教方良方志,难得我现在跟他讲通,愿意教村里的孩子。
您看,村里会有人把孩子送去吗?”
方腾对明卿一点不熟,也听村里人说起过他家有这么一个人,但之前经过方怀信他们的事,都传他是个傻子。
这怎么一转眼,傻子还能教学了呢?
他把疑问一说,方青宁马上解释:“他不傻的,就是平时话很少,别人要是触了他的底线,他就发火,所以别人才会这么误会他。”
“原来是这样,他能愿意教孩子们,真是太好了。青宁,叔真要好好谢谢你,事事都为村里人着想,比我这个做里长的都管用。”
方青宁赶紧道:“腾叔您别客气,都是应该做的,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那才好呢。”
话是这么说,学堂,老师都由方青宁家里,方腾还是有点过意不去。
他道:“这样吧,由村里出钱,买些书本笔墨,给孩子们,你回去问问明卿需要什么,我明
儿去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