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温柔至极的话,落在姜笙耳朵里,却让她的眼泪更汹涌。
小姑娘紧紧抓住三哥的衣裳领子,一边抽噎一边讲话,“三锅,我还以为你不理我了,你不跟我嗦话,你坏蛋……”
“是是是,三哥是坏蛋,吓到小姜笙了。”方恒极尽耐心,笨手笨脚地用袖子擦泪。
好不容易哭声停下,方恒长松一口气,抬起头,又对上三双责备的眼。
他吞了口唾沫,努力解释,“我刚刚没事,就是想了点事情。”
“三哥想事情动也不动,跟石雕一样。”温知允不忿,“莫不是个石头精转世。”
“我看是不把我们当自己人,有事情就知道自己琢磨。”比阴阳怪气,长宴怕过谁。
方恒额上沁出汗水。
看到许默时,他在心底祈求,大哥是个体面人,可不要跟弟弟们似的。
却没想到许大哥微微一笑,说出的竟是,“我在这苦口婆心半晌,竟不及姜笙的两滴眼泪重要,看来三弟的心里,我们这些兄弟们排地很靠后啊。”
还不如不说。
方恒内心悔极,早知道就再吓唬这群家伙们一会了,宁肯装石雕也不想面对三双白森森的牙。
“好了好了。”
最后还是柔软善良的温小四打圆场,“临近晌午,姑姑肯定做好饭了,我们得回去吃午饭。”
方恒紧跟着点头,“对对对,回去吃饭。”
一群人这才坐进马车里。
从安水郡西郊赶回簪花小院,路上竟与风尘仆仆的郑如谦主仆遇上。
算一算,他们离开了得有足足二十七八日,也不知去了哪里,原本干净的衣裳全都破了,扎好的发髻也都凌乱,鞋底都多了俩洞,说是逃荒过来都有人信。
瞧见姜一,郑如谦的双眼亮了,驱赶马车直奔过来,“你们去哪里了?老三呢?其他人呢?”
汪小松在后头解释,“我们回到簪花小院,姑姑说你们被一个王家的姑娘叫走了,公子担心,连衣裳都没换就出来找了。”
这就是兄弟。
这就是亲人。
风尘仆仆刚回到家,连口水都没喝就出来找人的二哥,明明担心却还要用责备来分散他注意力的大哥四弟五弟,性子最坚强被打被骂都不肯掉泪,却为他嚎啕大哭的小姜笙。
有这样的家人在,他凭什么溃不成军,他该浑身盔甲,无比坚强才对。
方恒强忍着泛红的眼圈,自马车内探出头,故作轻松道,“二哥,我没事,什么事都没有。”
郑如谦这才长松一口气。
扭头姜笙也探出脑袋,告状道,“可不是呢,刚才三哥吓死人了。”
郑如谦的表情又恢复严肃,斜睨了一眼方恒,满脸都是:等会跟你算账。
一行人紧赶慢赶回了簪花小院。
张姑姑已经准备妥当热水和新衣裳,好不容易看见郑如谦,她心疼地往屋子里轰,“快去洗澡,换身衣服再来,鞋子也给你备好了,都是姜笙新买的。”
汪小竹也板着脸催哥哥,“快去洗干净。”
她在医馆做医女赚了些钱,细细数起来比汪小松还多,所以过年时难得大方,也给汪小松买了衣裳鞋子与荷包。
浆洗过的新衣裳带着阳光的温度与皂荚的香气,因为质量上乘柔软,让汪小松爱不释手地摸来摸去,最后深吸一口气,捂在胸口,“娘,妹妹也会给我买衣裳了。”
相依为命从来都不是一方依附于另一方身上,而是互相扶持,是携手并进,是共同努力。
好不容易两个逃难的人恢复洁净与整洁。
张姑姑也端出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簪花小院最大的桌子上,招呼所有人,“吃饭了吃饭了。”
没有什么比得上寒冷的冬天里,一碗热乎饭。
原本还有些傲娇的兄妹们在听到这声吆喝,全都蜂拥过去,也不吵架了,也不冷战了,也不翻白眼了。
他们各自找准位置坐下,人手抱着热汤碗,像嗷嗷待哺的猪仔,“姑姑我要一勺,我也要一勺,给我也来一勺。”
张姑姑抱着大锅笑眯了眼睛,逐渐找到当年在十里铺村喂猪的感觉。
饭过三巡。
郑如谦终于缓了过来,长出一口气,“外头的日子可真不是人过的,又冷又饿,还得赶路,还得在三十之前回来,我怕我回不来,小姜笙哭鼻子。”
姜笙撅起嘴,“我才不会哭。”
明明刚才就哭过。
“不过跑这么远也是有好处的,我终于离开安水郡了,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安水郡之外还有很多的郡城,他们的气候跟我们不一样,种植的菜也不一样,就连吃饭的口味都不一样。”郑如谦手舞足蹈,唾沫横飞,“从安水郡一路往南走就是安阳县,再往南就是丹阳郡的地界,那边的人竟然吃甜的,他们那个菜啊齁甜,差点没吃死我……”
“不过他们的鸭子很好吃。”汪小松补了句。
郑如谦回头瞪他,“你抢我词。”
汪小松缩回去,不敢吱声,谁让人家才是东家。
“丹阳郡有个特产鸭,是放在炉火里用果木烤制到皮脆肉嫩,再沾上甜味的卤汁,味道那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