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尽管俩人见面总吵,关羽也动不动就顶撞吕布,但俩人在战场上却从没给对方使过绊子,甚至还挺默契,是真的互相交托生死的那种。
只能说,这些大人物可真是太奇怪了。
………………
说回战场之外,洛阳城里,除了照顾三个小徒弟之外,秦宜禄的政务也不轻松。
就在吕布和关羽携手应敌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份来自于鲁国的六百里加急,信的内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我顶不住了,要么救我要么撤了我。
然而这个让他顶不住的人自然不会是什么区区青州黄巾,而是他这个鲁国相的邻居,曹操,曹孟德。
曹孟德居然对张辽动手了!
青兖地区的节帅本来应该是董卓来的,但是之前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博弈,袁隗那个货已经把董卓给调到关中去了,以至于兖州地区就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当时袁隗就提出,要让曹操来担任兖州牧,假节,全权负责兖青战事,只不过当时被秦宜禄毫不客气的给拒绝了。
再后来秦宜禄彻底撒手关东事物,专心经营关西的一亩三分地,袁隗又一次的旧事重提,希望由曹操来担任兖州牧。
这一次秦宜禄倒是没有阻拦,却是反而被何后给阻拦下来了,理由是兖州地区的战事远谈不上糜烂,仅凭鲁国和泰山两个郡就足以抵抗得住青徐地区的黄巾余孽,甚至还可以反攻,现在都允许各地太守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募兵和演武了,这地方哪还有什么设立州牧的必要呢?
就连何进,对此事也是语焉不详,其实谁都明白,州牧这玩意设立的越多中央的权柄就越小,不管州牧本身虚不虚,各地太守听不听,但却是一个大家一块对抗中央的极好招牌。
这兖州又不是面对乌桓反叛和盗匪横行的幽冀,也不是匈奴造反的并州,米贼造反的益州,东羌造反的凉州,谁造反了?
然后,曹操就就把张辽给揍了。
然后对何太后说,你看,黄巾余孽的势大吧,鲁国相张辽都快要顶不住了,你看曹操就很棒么,一个城池都没有丢,麾下百姓一个个都安居乐业了。
这不是连脸都不要了么?
何后那头都还没松口,张辽这头自己就先受不了了,他是真打不过曹操,人家那本来就兵强马壮的,而且也是会用兵的,更关键人家是关东一派,兖州地区的其余几个太守基本都明里暗里的支持曹操,尤其是秦宜禄在关中地区清查田亩之后,兖州本地的豪强士族害怕张辽也会在鲁国搞这一手,以至于别说是对外征战,路过境内的几个豪强现在就已经不鸟张辽的命令,与曹操开始眉来眼去,甚至干脆加入曹操了。
救,是不可能救的,且不说他与袁隗已经有言在先,就算是铁了心想救,他也实在是没有兵了,手里就剩下掌控洛阳用的北军了。
而且老实说,把张辽仍在关东,现在看来确实是一步臭棋,当时的秦宜禄心志还不够坚定,并没有决定好对那些豪族什么的到底是拉还是打,还想着在关东地区先钉上一根钉子。
没想到他居然会走上一条近乎于革命的道路,更没想到局势的变化居然会这么快,从黄巾之乱平定,到现在他和袁隗分家,这才仅仅只过了两年多一点而已,原本历史上这个时间点,刘宏都还没死呢,天下的主流还是诛宦。
当然,就算是回来,也必不可能是撤职,必须是调职,甚至是升职,而且必须要薅到足够的羊毛才行,否则岂不是太便宜了曹操那个家伙?
所以最终尚书台给张辽的调令就变成了:“擢升张辽为鲁阳校尉,征募泰山雄兵,征调泰山强弩,回洛阳组建鲁阳校。”
早就想要扩编北军了,正好,就由张辽来起这个头。
洛阳的北军都是纯粹的职业士兵,这样做固然也有好处,但坏处也是异常明显的,那就是太贵了么,随着东汉财政越来越吃紧,能维持的北军规模自然也就越来越小,到最后只能维持一万多人的规模,不可避免的就导致了整个大汉的政治版图越来越枝强干弱,对地方的统治能力和威慑能力大大的下降。
虽然名义上说,遇到战事的时候洛阳朝廷可以征调三河骑兵,但这毕竟就太慢了,没有一两个月这军队根本就没法开拔,再说现在三河地区本身也已经开始出问题了,河东的白波这不就已经成了心腹大患了么?河内郡现在是朱儁的地盘,这货隐隐的也已经有了一颗军阀的心了,真要是使唤,恐怕也很难做到如臂使指,至于河南地区,这其实是最麻烦的,而且秦宜禄根本掌控不住,待关中地区的改革完事儿之后,下一步他就要对河南地区开刀。
老实说,历朝历代之中,各种制度缺陷和各种社会矛盾之多之乱的,能比得上东汉末年的好像真的就只有满清了,这玩意是怎么坚持一百多年的?
职业士兵,还是保持战斗力的职业士兵,并不适合东汉目前的生产力,现在的朝廷还有个屁的财政,目前的这一万多人都有点要养不起了。
况且说到底大汉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商品经济社会,钱这东西虽然有用,但并非是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许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见到过钱,庄园经济决定了各地地主能够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