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美人倚剑我出鞘> 第266章 解读古人如同解读自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章 解读古人如同解读自己(1 / 2)

胡娉说道:“那年冬天,玄宗带着嬛嬛去华清宫泡温泉,前后33天,两个人都跟着去了。

因为他俩都写了侍从皇帝泡温泉的应制诗,而且在那段时间,他们应该是住在同一栋楼里的。就这都没有打过交道吗?让人就有很多猜测了,主要流行以下这么几种说法,一因为玉真公主。二,因为信仰不同,一个是道家,一个是释家,但我觉得信仰不同就不打交道了吗?也没这规矩吧。第三就是文人之间的相轻,其实除了孟浩然之外,他俩之间的共同好友还有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

有人开过脑洞,难道就没有一个人组织过一个饭局吗?什么矛盾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呢?一顿不行,就两顿嘛。总而言之,二人同为盛唐时期的顶级诗人,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甚至连打个照面的记录都没有,难免让人觉得困惑而且遗憾,挺想知道他们彼此眼中的对方是怎么样的,但是王维和李白的关系始终是一个谜,不知道您对王维和李白的关系有什么看法呢?

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解读无论怎样的解读都是猜测而已。可能这个问题,永远是个谜了。

王维的妻子在他3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关于他的妻子记载很少。

《新唐书》中说王维在他妻子去世以后,孤居30年没有再娶。

和很多三妻四妾的诗人不同,王维不但没有再娶,就连有绯闻的女人都没有。

当然,不是说其他有三妻四妾的诗人就不好,这是王维自己的选择。关于为什么不再娶呢?就有很多人都去猜测原因,没有人说得准确的,因为我们都不是王维。这件事就发生在他29岁辞去了济州的工作之后,去漫游和隐居的这几年之间,但不知道这几年他的心里经历了什么。

回来之后,30多岁的王维又想做官了。当然,想做官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

王维很欣赏陶渊明,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而后饿到要去乞食,这个王维不大认同。王维认为要先填饱肚子才好谈理想。

人只有去满足了自己最底层、最基本的那个需求、生理需求之后,才好去谈尊重。

34岁的王维呢,写了自己人生中唯一一次的干谒诗给宰相张九龄。王维很幸运,因为张九龄很惜才, 不到半年的时间,王维就做了右拾遗,是个言官,虽然官职不高,但好歹在行政中枢了。他自己很满足也很勤勉受到重用也很受信任。

王维写过一篇序,这个序就类似于王羲之所写过的《兰亭集序》那样的文字特别优美。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搜来去读一读。序的内容是讲他与诸公一起去韦氏在骊山逍遥谷的别墅游玩,除了他之外,都是三品以上的王公大臣。

王维是年少但才高,官小但名大,因为自身超逸的才华和潇洒的风度受人赏识。

所以他经常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经常出入私人的别墅,这种高级的聚会和私人别墅的这种经历,对他以后去经营自己的辋川山庄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张九龄在一年多之后就被玄宗罢相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开元盛世已经持续20多年了,玄宗早就听不进去忠言逆耳的话了,张九龄经常让玄宗很没有面子,再加上私底下李林甫的撺掇,张九龄见过安禄山,他看到安禄山的脸之后,他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安禄山后来带兵去讨伐契丹失败了,张九龄就跟玄宗说,不如就以这个由头把安禄山咔嚓了吧。

但是玄宗没同意,后来还找了理由把张九龄给贬走了。

自古以来,趋炎附势,过河拆桥,恩将仇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论历史如何的演变。有一项很基本的不变的,就是人性贪嗔痴。

王维并没有因为张九龄的处境而疏远他,反而大张旗鼓地写了一首诗,“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来表达对恩师的思念。

张相走后,没有人赶王维走,当然因为王维的官职也比较小,可是王维自己也知道,知音也不在了,也留不下来了,他就请示他要去完成自己的另外一个梦想了,要去出塞。

就像很多年轻的男孩子一样,都有一个当兵梦,诗人年轻的时候也有出塞戍边的这种梦啊,所以留下了很多的出赛诗嘛。

有一种是虚拟出赛诗,就是没有去过想象的,王维也写过但这次王维是真的要出塞了,他要去迎接情怀的飞升和灵魂的进化了。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在大漠中看过如何能写得出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呢?这么扩大浑雄,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城市里面哪能见过?

到了边塞的王维被连天的号角声所感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就是有人负重前行罢了。

他对民族、对国家、对责任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他的诗不再有那么多的怨气、沮丧,更多了一些精气神。

“居延城外列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就是这么大气。

有时候我们心里有一件事情就总是过不去。翻来覆去就会去想他,是因为我们心太小了,我们要多去和辽阔空寂的自然景象接触,去感受自己的渺小,那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变大,事就会变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