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中午的事全怪我,作为一村之长,没有处理好这些事。”金村长一听是中午的事,站出来表态揽责,对赵寒的称呼又变了。
惠芳嫂子和韩姬的处罚,赵寒已经当众处理,对于闹事的女工和村长,他却还未有任何表态,甚至是王武带回来的孩子都没去见一面。
金村长这一说,一方面是表态,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赵寒的态度。
“村长不必自责,该有的问题,迟早会像今天这样发生。”赵寒表态,算给了一个回应。
“还请先生惩罚我,都是我的过失。”赵寒一松口,金村长话里就在为闹事女工求情了。
真是个好村长!
“先不说责任的事了,我直接说一下我的打算吧。”见金村长有为女工求情的意思,赵寒直接跳开话题,说起他的办法来。
“这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家平日忙着上工,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不说这次,之前已经发生好几次我村的小孩欺负人的事件了。”
的确,自上工以来,村里的孩子不愁吃,又没事情干,整天出去和其他村的孩子打架,碍于村里的发展,特别是打退了土匪以后,其他村都不敢来讨个说法。
这又助长了这些孩子的嚣张气焰,越演越烈。
“若是再不重视,咱们村的孩子就完了。”说这句话时,赵寒偏着头,不去看众人的表情。
“先生,别说河源村,我们村最近也出现这种情况,大人们都来上工了,离家又比较远,孩子们撒开手疯玩,迟早也要出问题。”王普原感同身受,最近正为此事焦虑。
“咱们发展产业,是为了解决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需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解决了基本需求,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才对。”赵寒不想再拐弯抹角的引出重点,直接说了出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徐闻在心中不断重复这段话,极其认同。
他本就是教书先生,常年受任于各大院落门庭,徒弟遍布整个秀州。
听赵寒这一说,莫非是要在河源村办私塾?
古代平民很难受到教育,一是生活艰难,无能为力,二是权贵几乎垄断了学习的意愿。
再结合大瑞的背景,读书人很难有出头之日,一定程度上也阻断了穷苦人读书的路子。
“大家忙着上工,为了帮着村里发展,牺牲了管教孩子的时间,我也感到很愧疚,所以我打算建一个学堂,统一教育孩子,也让他们有个光明的未来。”
“先生大义,不过现在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把这些孩子送到纺织厂或者砖厂学习上工。”张汉说道。
的确是这样,在大瑞,读书没什么大用,除非能出类拔萃,例如像赵寒这样能做出名诗。
“这个大家不用担心,读书的好处,绝对超出大家的想象,这一点,徐老先生应该最有话语权。”
赵寒自信说道,似有了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