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太折磨人的心态了,不过都到了这个地步,随机应变的能力大家还是有的。
喻言倒是很喜欢这个环节,因为既可以检验自己白天记忆的东西,又可以学习聆听到他自己没注意的点。
反正他在这个环节是出名了,是个出名的卷王,所以今天白天在图书馆里有很多人都带着本子和笔,边看边记下来,就是因为有这一个大“鲶鱼”在班级里。
离最终的决赛还有十来天,时亿觉得时间好快啊,有几名同学已经签了保送协议,当然是根据他们这几次的成绩相当于学校和同学赌一把。
学校是根据这几次成绩赌学生能拿到国奖,因为毕竟成绩如果真正出来了,可能也轮不到他们这些中等的985院校,但是这都是有风险的,如果同学发挥失常,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学生也是怕自己会发挥不稳定,害怕错过机会,想要寻求一个安稳的机会,双方一拍即合,都有所求,就是看最终的结果吧。
清北两双学校除了在时亿这边发下的一面,在其他同学面前都保持的特别高冷,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位同学收到过橄榄枝。
总觉得还差点意思,他们看到一个心仪的同学就会不自觉地对标时亿,如果成绩排名还不错的话,但又觉得文章少了一些恰到好处的灵性,这实在难以抉择。
像时亿那种稳定进步的学生太可怕也太少了,成长型的天才将实话于华老师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也只见到过3个,第三个就是时亿。
前两位已经成为了各自行业的业界大拿了,这种人是很令人嫉妒、恐惧和佩服的,因为她们进步的速度之快很难想象。
最关键的是没有上限,根本记不知道她个人的极限在哪里,不管再苦再累,好像压缩压缩还是可以拿出精力的。
“唉!”于老师叹了口气,他还没有决定,怎么没有学生主动过来推销自己呢?没准他的天坪就开始倾斜了呢?
现在这境地不尴不尬的,招生工作往年也没有这么难啊?
其实于老师完全误会了这帮学生,这帮学生也完全误会了老师们的招生方式。
因为时亿那件事,大家都认为要好好表现,等着老师来挑选,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用毛遂自荐这种方式。
所以现在两边都有点僵持住了,优秀的同学也有啊,但是可以看出来他就处于什么水平了。
如果没有时亿这个成长型人才的话,早就谈话还有可能保送都签了一两个了。
唉!都是命运啊,要怪就只能怪造化弄人,谁能想到一个文科性的竞赛里面最好的苗子想去理工学院呢?
一墙之隔的李健老师也觉得头秃,和隔壁学校既然是宿敌,那么其实大家的想法差不多都一样,有珠玉在前,就很容易会下意识地进行比较。
还有十天,大家都已经开始紧张起来了,毕竟是国奖,这个含金量不是一般地重啊。
第一名一等奖,第二三名二等奖,第三四五名为三等奖,总共只有5名同学能拿到证书和奖牌。
不过还会再往后排十五个同学的成绩,也就是说将会公布20名同学的排名,一般通俗暗地里的理解就是这20名同学会都有签署保送资格的,不仅仅是获奖的前五位同学。
虽然这个比例在夏令营里面看着还挺高的,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全国竞赛,全国里面选20名同学啊!
时亿倒是觉得前期培训的内容真正讲知识点,讲经验的课堂还是很少很少,好像就是引导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
一开始觉得这怎么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太杂了,根本形成不了体系能有什么用,但是渐渐地就发现了其中的妙处,首先一个就是思维上的锻炼。
它会自己时时刻刻处于活跃状态,自主去思考,一开始肯定很困难,但得到的收获是超越想象的,尤其是在一些需要临场反应的情境中。
有可能你还没有想法,但是脑子里已经自主完成,话直接脱口而出,中间不会有太多的停顿,让整个演说特别连贯。
而且还能创造发散性思维,反正只是过去短短的十来天,收获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当然在这里能够待下去十来天的同学也不是一般的同学,首先基础作业就能跟得上,而且抗压能力一定要强。
感觉有些时候老师们的“咄咄逼人”都会让同学们感觉到身心在不断地被践踏,所以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根本就“熬”不下来。
像先前走的那几位同学,被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之后,心态就是没调整过来,把自己的脸面都看的太重了。
觉得特别丢人,其实你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你可能觉得大家都在背后偷偷关注你,嘲讽你,其实别人自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在想法设法地提高自己呢!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出过调研结果:人百分之八十的心理烦恼都是源自于把自己看的太重,而且还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的想法上。
我即中心,会认为别人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和自己的注视是一样的,这就是许多人放不下面子,弯不下腰的主要原因。
……
老师的脚步来去匆匆,题目的保密程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