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短短几天之内,原本属于西勃泥洲的施巴这一个大区就正式成为了东宁王国的一府。
某些人期待的混乱情况根本没有出现,一些反对者只是刚发出一点声音,便偃旗息鼓的主动离开。
东宁王国也因此增加了一万五千多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除了一大几小的几处港口和城市,最大的收获不是别的,就是施巴境内那多达八十万公顷、也就是接近二百万布亩的大面积耕地与种植园区。
这些土地的存在,大大的缓解了东宁王国粮食供应不足的缺口。
没错,有人要问了,此前东宁王国不算施巴大区,总共也就将近三百万的人口,平均下来国内有那么多的土地,怎么可能有粮食缺口呢?
这么问的人肯定就是不了解勃泥洲岛上的情况了。
实际上虽然原本的三里坤和米甲里两个州都不缺农业用地,在城郊与乡下有着大把的种植园和农场、牧场,可除了临近勃泥王国中央州的米甲里地区因为河流冲击的关系,带来了两岸的粮食种植区之外,三里坤的地形多山林,有三分之一是山区和林区,平地也是一块一块零散分布的,就连连通米甲里的河流都是穿山而过,当然也就没有米甲里那边的冲击河滩那么平坦。
而米甲里的平坦也只是跟周围的地区相比,远不是真正大陆平原地区那种产量大区可比,这也是勃泥洲岛上最普遍的环境情况。
至于新增的那块混乱地带的土地,本就难以耕种,在将武装份子和无辜者妥善安排之后,现在又差不多变成了无人区,根本无法进行常规的开垦种植。
所以小块的经济作物种植地东宁王国不缺,但大块的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用地却不多。原本即使有米甲里那边的供应,郑氏也在桑浦地区挑选适合的地方进行水稻等主食的补充种植。
可即便如此内部粮食也一直都有一部分要依赖进口,尤其是以工业、金融和贸易航运为主的帛港府,数十万人的口粮更是有一半都要需要进口。
现在得到了整个勃泥洲岛最大的粮食主产区施巴,虽然经济方面的增强有限,但东宁王国的粮食危机却得到了解决,不但没了缺口,估计每年还要再出口一部分。
民以食为天,国无粮不稳,这也是郑氏如此重视施巴地区的原因之一,而不单单只是将施巴作为邀买人心的那具马骨!
有了施巴的例子在前,马喇甲的沙崂州和爪哇泥锡西勃泥洲的金甸,戴燕,这三个地区的人们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积极相应,准备举旗反正。
沙崂地广人稀,原本当地土人势力就很薄弱,被陈家经营了几十年,基本上已经是陈家的一言堂,而且穷怕了的土人们也愿意加入东宁王国享受政策福利。
金甸和戴燕这两地原本就都是兰芳大统制国的旧地,罗家在那边的影响力仅次于郑氏于三里坤,且这两处还是兰芳的核心区域,戴燕是当年兰芳的腹心,金甸更是兰芳国都所在,现在站出来反正当然也是不出意外。
只有洋口这个兰芳旧地因为刘家的关系,这些年被抓哇泥锡渗透的厉害。虽然当地夏裔依旧是主流族群,可这些年经过抓哇泥锡从黄金岛和抓哇本岛的大量移民,已经冲淡了不少夏裔的主导地位,这也是他们对东宁王国的态度是西勃泥洲四个大区中最冷淡的原因所在。
要不是除了刘家洋口也有不少夏裔世家,再加上刘家这些年倒行逆施很不得人心,恐怕那边根本不会有响应东宁王国的意思。
即使现在也是一方面磨磨蹭蹭、遮遮掩掩的,一方面还要待价而沽,企图从东宁王国和郑氏这里索要好处。
而高景飞既然已经出手,那么自然看不惯这种存在,就干脆把剩下几个地区的阻碍也都摆平。
土人方面的势力跳的最欢的已经被高景飞通过心灵法术迷惑,搬家的搬家,移民的移民,剩下的中立派则心中不安的同时,倒也觉得接受吴氏的统治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因为大家都能够看到三里坤的富裕,往年米甲里那些人跟着三里坤混,也是年年吃的很肥,便是周围一些地区跟着捡点剩下的汤汤水水吃,那也能过个肥年不是?
现在如果他们也加入到东宁王国的大家庭里去,一些配套的下游产业和零散的采购供应,起码也能让他们分润一些,而不是便宜了外人吧?
这些地区民众里都有不少常年在三里坤自治州尤其是帛港的码头与工厂里打工的,三里坤人的富裕那是让人极为羡慕的,因此心中对于郑家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
这也是人们都会向往强大富裕国家的道理,就像白头鹰边境的那些国家,尽管人们对白头鹰都抱着敌视的态度,但却常年都有无数人想要偷渡进去,以获得一张绿卡,成为自由灯塔的公民,仿佛那样就能去过上好日子!
但你要让他们去偷渡海对面也不算远的嗨地,去跟黑叔叔们作伴,那只要脑袋正常的人绝对不会选择这条路!
所以在明眼人看来,东宁王国西部和南部这些个邻居里面,未来不说全部加入东宁,至少也会再有一两家最终能够加入,至于是多是少,那就要看三方互相之间的博弈了。
抓哇泥锡方面当然不甘心就这样损失大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