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说眼见的李掌柜就是李剑时,甄全轻叹了一声:“大意了,只是曾老大你为何要帮他对付大梁,你是大梁百姓,这些年大梁待你也不错。”
曾茂笑道:“甄大人,有两件事我要告诉你:第一,我原本就是大韩百姓,是五年前你们占领硕阳才让我成了梁国人;第二,您听说过侦缉司吗?我是硕阳侦缉司的头。如今你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那就安心上路吧。”
这是李剑第一次主动对毫无反抗之力的人动手,当手中的宝剑砍下甄全头颅时,还说了句“抱歉”。
清理完紫衣卫,大韩的军队也出现在硕阳城外。
在将前来传令的军卒顺手处理掉后,李剑等急速赶往西门,除了他们几个,骁骑营其余人马都已经埋伏在那里。
因为大军围城,整个硕阳实施了宵禁,所以李剑他们只能在巡逻士卒不怎么出现的小巷里穿行。等赶到西门的预定地点后,天色已经开始放亮。
城头上的姬康望着正在组成冲锋阵型的韩 军,心中有些紧张,对方人数太多,最起码有十万之众,如果攻城自己能顶多长时间?
就在他暗自琢磨的时候,探马飞马赶来:“启禀都督,大事不好,西门失守!”
姬康怒道:“王元手下有五千兵马,前韩主力都压在这里,他如何丢失的城门?”
“都督,西门外藏有一支前韩精兵,城内又有他们内应,王将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西门因此丢失!”
“内应?硕阳城中哪里来的前韩内应?”
“不知,这支队伍只有几百人,战力却极为强悍,不多时就杀散城门兵马,并将前韩大军放入城内!”
西门失守,大韩兵马入城,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硕阳军中。
兵败如山倒,如今姬康就面临这样的情况,东门的前韩大军还未攻城,梁军就开始撤退。
现在的姬康想的就是尽可能把大军带出硕阳,因为留在城中唯一下场就是全军覆没。
东门原本共有一万两千军马,前韩一夜箭雨,使得城头守军损失达三千之众,剩下的将近万人在姬康率领下往城中心而去。
在那里如果能等到其余守军就等,等不到就直接冲向西门。
走了没多远,大街上闪出一支人马,最前面大旗上一个“赵”字。
此时双方都不再讲究对阵礼节,二位主将兵器一举,双方士卒就缠斗在了一起。
姬康无心恋战,东门没人把守,估计前韩主力已经冲入城内,要是在这里被缠住,同样摆脱不了被围歼的下场。
边杀边走,当冲破韩 军阻挡接近西门时,姬康手下只有不到三千人马。
看见遥遥在望的城门,姬康催促手下加快脚步,因为早一刻出城就多一分希望。
西城门前,李剑端坐在玉追云上,手提镇魂看着逐渐靠近的梁军。
身后除了剩下的两百多骁骑营外,还有吴荣专门留给他五千兵马,其中一千是韩天峰的亲卫——玄武 卫。
姬康第一次看到昨夜的箭雨是如何射向城头的,对面的前韩兵马有一千从头黑到脚的士卒,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每人手里拿着一张奇怪的弓弩。
和普通弓弩不同,这把弓一次可以装五支箭,不但可以单发,而且还可以齐射。
梁军还未冲到近前,第一轮箭雨便兜头而下,虽然姬康指挥众人躲避,可仍有不少军卒倒地。
更让他觉得害怕的是那些士卒手中弓弩射空后,后面的士卒又递过一把装满箭只的弓弩。
照这个样子,不等冲到近前,自己的手下就会全部倒地。
想到这里,姬康将手中大刀一举,制止了继续往前的梁军,然后将手中刀仍在了地上。
回头吩咐众军放下兵器,姬康独自催马到了阵前,对着为首的年轻将军一拱手:“请问将军尊姓大名?”
“李剑!”
姬康先是一愣,然后道:“原来阁下就是护国公高足,不过你的声音听起来好生熟悉。”
李剑笑道:“我与将军素未谋面,又哪里来的熟悉可言?不过将军为了士卒性命下马请降,李某佩服。”
姬康突然道:“你是李掌柜!”
李剑摇头道:“将军认错人了,我随大军刚刚到此,根本不认识什么李掌柜。”
下午时分,硕阳已经落入大韩之手,而被带往大牢的途中,姬康明显感觉城中兵马并没有自己想的多。
他扭头问押送自己的一个前韩将军:“此次伐梁你们动用了多少兵马?为何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
将军摇头道:“我只是个都尉,哪里知道这些,只知道大帅率军星夜兼程,三天就到了城外。”
“大帅,哪个大帅?”
“当然是大韩护国公了!”
“前韩不宣而战,虽然夺得了硕阳,可如此卑劣的行径,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士卒笑道:“将军此言差矣,而今天下大乱已久,每每两国交兵,百姓都会苦不堪言。我家大王胸怀天下,兴仁义之师,救黎民与倒悬,哪怕他们受的一时之苦,子孙也会享有太平天下。到那时,将军觉得百姓是夸还是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