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tet_c">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前路,而非曾经那番迷茫不堪,前路尽是被迷雾遮掩的状态,令东来这段时间才会如此激动。
而令东来的这一番话,说者或许无心,但听者却绝对有意!
是呀!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比他们出发的更早呢!
因此,众人不由得再一次一拍马鞭,速度再次加快了三分。
就算是令东来和鲲鹏这样的大高手,他们依旧是骑马,不会用轻功赶路。一直用轻功赶路先不说耗费内力怎么样,毕竟作为天人级武者的他们,在天人合一状态下有消耗的资本,但天人合一可不会帮助他们恢复体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天人级武者面对大军打不过是可以跑的,但却不代表绝对跑得掉,尤其是被骑兵追杀的情况下。当然,真要是那种情况,天人级武者也不会蒙住头瞎跑,而是往深山老林或者是县城之中钻了。
话说长安城不愧是大武皇朝的皇都,就算未入城中,而是在城外30里之外,也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繁华了。
王羽前世所在的那个世界历史之中的盛唐长安是个什么样的繁华,他并不清楚,但至少在这异世的长安城之中,他清晰的感觉到了这座千年古都的繁华,以及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厚重感。
当然,虽然来到了大武皇朝的帝都,但王羽他们却并未进入,书院并未在长安之内,而是在长安之外的一座山脉之中。
长安往北多山地,书院倚山而建,坐落在都城郊外的涂山,因其山脉连绵不绝,故又称为连山。
值得一提的是,书院原本大武皇朝开国第一功臣王若虚的一座别庄,当年大武皇朝的太祖能够再造大武,就是因为王若虚为他全力保障后勤,才让他有了征战天下的资本,他就相当于汉初三杰之中的萧何,朱元璋手里下的李善长。
大武王氏一门,在他们衰落之前,就像王羽他们家在大苍之中一样,他们在大武之中同样也是顶尖的权贵世家。
而这一边,晚年致仕之后,就在大武太祖赏赐的这一大座别院之中开班授课,也算是老人家被大武尽了最后一番心意,用这把老骨头给大武再培养几个后代子弟。
而且,这因为当时还邀请了大武皇朝几个有名的大儒共同来授课,自此之后,也就有了书院的雏形。而大武皇朝儒家的第一学府,以至于整个儒家的第一学府,其实最开始就是王若虚的一处别院。
第二日稍晚些的时候。王羽一行共计六人,六匹马,就来到了涂山下。
涂山虽然没有天山的险要,天幽山脉的雄伟,但也是峰峦叠嶂。高处奇峰突起,云雾缭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隐士隐居之地。
既然都已经到了目的地,王羽反而不着急了,到了山脚下的时候,偶尔也会出现那么一两个书院弟子了,要是表现出一副火急火燎沉不住气的样子,传扬了出去反而不见得会好。
他不在着急赶路,反而是信马由缰中,整理起风尘仆仆的行装。一路风尘是遮盖不掉的,没必要刻意装出一副远道而来的样子。反而是整理好衣冠,才能够表现出对于拜访之人的尊重。
书院虽然已经开创了几百年,但却并没有什么富丽堂皇的样子,
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雄伟的建筑,但没有人敢小视这处年久失修的简陋院落。
只见正门挂着两个气死风灯。照耀门楣上的木质黑漆红字牌匾,牌匾上写着两个大字:书院,落款是:顾青主。
字体苍劲有力,让人不禁想到,所谓入木三分,是不是就是打这里来的。
而此时此刻,一位老者已经等候在了大门之前。
顾青主和负岳,王羽都见过了,如果仅看外表的话,这两位是标准的哪个小村庄之中的教书匠的形象,初次见到这两个人,在未表露身份之前,绝对不会联想到他们本人。
但这一位孟学礼,就是一副彻彻底底标标准准的大儒形象了,上身衣服以绿色和棕褐色为主,下身为浅黄色,腰间配一件碧色的玉佩。
孟学礼,曾经大武皇朝中关道刺史,小世家出身,十五岁乡试得榜首之位,18岁状元,后七年县令,五年郡守,此后二十二年,曾经于三道之中先后为刺史,而中关道是他担任三道刺史的最后一道,年刺吏的经历,有一十九年是在中关道之内。在此期间,大武朝廷曾多次想要让他入京担当六部重职,但都被他一一回拒。
花费了一十九年的时间,修造中关渠,仅以中关道与南方三道而言,此人如同圣人在世。
大武皇朝道,中原七道与南方三道自然是最富戍的,但中关道和南方三道却常受水患之灾,大武皇朝的几百年前,发生过数次规模极大的水灾,每一次受灾人数多达数百万人,最糟糕的一次受灾人数甚至将近千万人。
可中关渠的修造,虽然并未完全杜绝水灾,但至少却绝对不会爆发那种规模极大的水灾,往后百年时间之内,就算是再有什么水灾但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同时,一条中关渠,更是惠及到了东南三道,让大武皇朝凭空多了千里沃土,又多了一处产粮重地。
但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