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父亲并没有受到这种负作用的影响。虽然,父亲也是从长期的饥饿折磨中走来,但他并没有那种饥不择食的焦虑和狂热。到目前为止,除了与母亲离婚,另娶梁丹外,父亲似乎并没有做出其它伤天害理的勾当。这一点,父亲无可挑剔无可指摘。因而,想到父亲的恬淡与理性,赵书勤还是肃然起敬。以前对父亲的一些成见,也渐渐消弭。父亲虽然不完美,也不高尚,但大抵也中规中矩,人畜无害。
闲聊中,赵德胤还谈到卞志和打算培养赵书勤为未来煤化工项目负责人的决定。其实,卞志和做出这个决定时,事先就与赵德胤通过气。赵德胤对此不置可否。主要是,他无法判断卞志和此举的真正意图。据卞志和介绍,与漠南的草场沙化治理项目不同,即将在炉江成立的煤化工项目,卞志和他们家族将绝对控股。漠南那边基础薄弱。为了顺利推进草场沙化治理工程,卞志和不得不吸纳当地人为股东。虽然主要决策者是他,但他也只是大股东而已,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但炉江就不同了。卞志和在炉江深耕多年,人脉广泛,资源丰富,几乎可以呼风唤雨。因此,在煤化工项目上,他可以大展拳脚乾纲独断,而不必担心来自方方面面的掣肘。他也就没必要与外人分享股权。按常理,作为家族企业,关键岗位的后备人选培养,卞志和应该选择他们卞家人才符合逻辑。可他偏偏相中赵书勤。这就让赵德胤百思不得其解了。他明白,以卞志和一言九鼎的风格,他可不是说说而已。只是,无论他与卞志和如何关系密切,他毕竟姓赵。项目负责人的遴选和培养,直接关系项目的延续和发展,甚至可以说决定项目的成败。虽说项目负责人只是经理的角色,家族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也是大势所趋,但赵德胤与卞志和交往多年,熟稔其思维秉性,知道他似乎是一个独裁欲很强的人,宗族观念很重。让其接受一个外姓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难度有点高。此次却突然提议培养赵书勤一个外姓子弟为项目负责人的后备力量,将来参与企业的主要管理,明显是很突兀的操作,根本不符合他的一贯风格。所以,赵德胤搞不懂卞志和葫芦里到底麦的是什么药。他也曾试探过卞志和,为何如此决定,但卞志和总是以看中的就是赵书勤的潜质和专业搪塞。赵德胤自然不会轻易应允,但又无法拒绝,故而一直踌躇未决。不过,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赵德胤完全支持儿子接受这个挑战。毕竟,儿子学的专业是化学。煤化工产业,刚好与儿子的专业对口。儿子如果能得到卞志和的器重和提携,在煤化工产业上获得历练,无论是对其能力的提升,还是对今后的自主择业,都大有裨益。
“你如何看待这事?”赵德胤似笑非笑地问儿子。
“这是好事啊,说明人家看得起咱们。”赵书勤笑呵呵地说道。
“好事是好事。就担心,一你胜任不了,辜负人家一番期许;二我始终搞不明白卞总此举的用意。我隐隐觉得这事不会像他说的这么简单。”赵德胤顾虑重重地说道。
“到时候再说吧。反正,还有好几年呢。”赵书勤不以为意地说道。
赵德胤又动问儿子与何淑懿的恋情发展情况。赵书勤不愿谈论这个话题,便顾左右而言他。赵德胤颇感无奈,喟然长叹。
“其实,何淑懿这个姑娘还真是蛮不错的。人长得漂亮不说,心地也善良。关键是,她喜欢你。何教授也欣赏你。与她在一起,他们家可以帮到你。我们万不可辜负人家。”赵德胤语重心长地说道。
赵书勤默然不语。
然后,赵德胤举这次仓促筹集六十八万元赔偿款为例,力证找一个强有力的婚配对象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原来,死者家属给赵德胤下达赔偿金需在二十四小时内付清的最后通牒后,赵德胤起初也是万分心焦。他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这么多现款。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向妻子梁丹求助。梁丹马上向她的行长父亲汇报,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果然,在梁父的努力下,六十八万元赔偿款在最后期限到来前顺利地拿到了。
“婚姻是很现实的。它就是一门生意。经营得对,可以让你如虎添翼飞黄腾达;经营得不对,可以让你惨不忍睹万劫不复。”父亲深有感触地说道。
赵书勤对父亲把婚姻视为生意深不以为然。他觉得,父亲与何淑懿的父母一样,都是以功利性的视角看待子女的婚姻问题。诚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的婚姻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婚后生活较富裕的物质享受。而所谓的现实,要么有钱,要么有权。前者能够直接购买富足,后者通过勾兑也能达到同样目的。但赵书勤认为,婚姻里过多掺杂现实的考量,人生就缺乏应有的挑战了。人生,只要将创造性和挑战性发挥到极致,才是真正的赢家。一切都被别人安排好了,只管坐享其成,其实没有多大的活着意义。毕竟,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在享受感官愉悦的同时,更要主观能动地创造新的生存价值。哪怕当中充满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也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何况,对婚姻秉持现实的态度,无非就是奔着大富大贵而去。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人可以实现。人生并非非要出身显贵,才能创造非凡。科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