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喂喂,你在想什么呢?看一看啊,我这身衣服到底如何?”何淑懿娇嗔地问道。
赵书勤回过神来,浅浅一笑,敷衍地回答说:“好,很好!”
何淑懿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紧紧追问道:“好在哪里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赵书勤脱口而出。说罢,他又觉得自己的话好像有些肉麻,便羞赧地低下头去。
“真的假的?”何淑懿甜滋滋地故意问道,羞怯怯地把脸扭向一边。脸上云彩飞扬。
“真的真的!”赵书勤诚挚地说道。
这时,外面有人呼叫赵书勤。赵书勤连忙向何淑懿说声“抱歉”,而后夺门而出。
何淑懿望着赵书勤狼狈的身影,忍俊不禁。他觉得这个男孩太可爱了。
当晚,在炉江唯一的一间五星级酒店——炉江仰阿莎大酒店五楼最豪华的一个包厢里,赵德胤做东,宴请何建教授、何问源等一干人。前后一共到场一十三人,其中包括赵书勤和何淑懿。
赵德胤安排了满满一桌菜,荤素齐备,水陆杂陈,极尽丰盛奢华之能事。好多菜品都是赵书勤长这么大以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奇玩意儿。虽说赵书勤来自农村,但由于他父亲赵德胤勤劳肯干,也颇具经济头脑,在金矿淘金时意外发了一笔横财后,就转型干起了工程,赚到了一些钱。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村里人能吃到的,他基本都吃过了。村里人吃不到的,他也吃了不少。什么山珍海味,对他来说,并不算是很陌生很遥远的东西。
即便如此,当服务员把一道道他从未见过的菜品端上桌来时,赵书勤还是感到相当震撼。虽然他不知道每个菜品的具体价格,但这满满一桌的新奇玩意儿,绝对会花去父亲不少钱。最后的数字肯定是他意想不到的。
晚宴用酒为赵德胤自带。一共是三件,都是十五年以上的年份茅台。
客人到齐,菜品上全后,赵德胤作为东道主举杯站起来,先简单地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并简短地发表几句开场白,然后正式开启第一轮豪饮。规则是每人须饮尽满满的三杯。
酒杯为统一的敞口青花瓷。杯子斟满,足有三两。三杯下去,差不多就有一斤了。在场的每位饮者分明都是海量级别。三杯酒入肚,大家也仅仅面泛潮红,并未激起多少酒劲。
赵书勤和何淑懿由于年幼,不许饮酒,乃用饮料代替。
三杯饮毕,便由何建教授来主持。他先简明扼要地把到场的客人挨个介绍一番。他们有的是州市教育局的负责人,有的是炉江学院招生办的领导,有的是小有成就的企业主,等等。
通过介绍,赵书勤得知,何淑懿的堂伯父何问源原来在炉江学院招生办工作。他满头银发,目光精明,不苟言笑,一看就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
不过,赵书勤对这些领导不感兴趣。他唯一关注的,就是坐在他身边的卞总。卞总真名叫卞志和。何教授单独对其进行了重点推介。
据悉,卞志和是广东潮汕人,以前也曾是何教授的学生,是何教授到炉江师专任教后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卞志和从炉江师水电专业毕业后,因为各方面都表现出类拔萃,被当时的炉江市委相中,直接安排到市委秘书处,从普通科员干起,一路升迁,二十八岁时官至炉江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妥妥的正科级干部。
彼时,公职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潮流风起云涌。年青的卞志和也难以按捺一颗躁动的心。潮汕人爱经商善经商的传统基因在他内心深处悄然活跃起来,犹如野火燎原,势不可挡。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卞志和毅然决定辞职下海,独自到深圳闯荡,从摆地摊做起,起早贪黑,披荆斩棘,利用时代的信息差倒卖电器,逐渐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后来,卞志和回到炉江,买下一间濒临倒闭的国营酒店,开始雄心勃勃地进军炉江的酒店行业。
经过几年的野蛮式发展,卞志和的酒店生意越做越大:对于那些正常经营的酒店,他想方设法采用入股的形式成为其控股大股东;对于那些经营不善的酒店,则直接通过兼并重组的手段,使其扭亏为盈起死回生;总之,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通过资本的杠杆,前后将七八家大型酒店的控制权纳入麾下。卞志和也在炉江声名鹊起,被誉为炉江的酒店大王。
此后,卞志和又陆续到炉江周边城市跑马圈地,开疆拓土,投资建造了好几家苗侗风情旅游酒店。
而今,卞志和名下的酒店近二十家,资产过亿。卞志和不仅经济头脑了得,而且天赋异禀,才华横溢。市委秘书出身的他,文采斐然,佳作频出,是炉江市作协的领导之一。
不过,卞志和最厉害的,还是在苗侗语言的学习上。他称得上一个天才级人物。在炉江生活数年后,他居然神奇般地精通了好几种苗侗方言,可以毫无障碍地与清江本地的苗侗同胞交流。而且,他还学会了多种苗侗方言民歌,是炉江苗侗民歌协会的主力唱将之一。诸如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等,他张口就来,一来就是经典,与清江本地的苗侗方言歌师相比,毫不逊色。
事实上,对于卞总卞志和的大名,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