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清江州,位于西南地区喀斯特高原东北部,是喀斯特高原向华中丘陵地带过渡的缓冲区域。发源于高原中北部、其干流主要分布于该州的清江,是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江大河。清江在该州辖境内崇山峻岭间迤逦穿行,日夜奔流,最后汇入潇湘境内的沅水,在渔舟唱晚之际抵达八百里洞庭。
江水流经的地方,山川秀丽,人文厚重,充满了浓郁的苗侗民俗风情。水有灵性,滋养一方人,陶冶一方情。依山傍水,一座新城沿着江边开阔地带拔地而起,绵延十数公里。这就是被誉为清江明珠的炉江。炉江又称苗都,是一座以苗族人口为主要居民的新兴城市。近年来,得益于城市建设狂飙突进的发展,炉江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种基建如火如荼,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衢巷陌,人烟阜盛。清江如带,把新城各个主要辖区像玉珠一般有机串连起来,既彰显出城市布局的张弛有度,又重点突出一种水韵江南的城市美学。沿江建筑都用彩灯亮化。夜幕降临,彩彻区明。江波柳岸,桨声灯影,光与水氤氲糅合,溢彩流光,花团锦簇,既是对炉江历史黑白底片的重新染色,又是为炉江未来的发展描绘崭新姿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炉江人民,不仅拥有着勤劳素朴开拓创新的独特天赋,也具备着谦逊包容坚韧执著的顽强品格。正是这些天赋跟品质,造就了炉江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并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一直延续至今。
山不在高,有庠则名,如庐山(白鹿洞书院)、嵩山(嵩阳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等。炉江西北郊,亦有一山,名观音山。因其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时常有类似观音大士形象的雾象出现;又恰逢日出时分,旭日光芒万丈,喷薄的阳光与观音的雾象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佛光四射的神奇幻景,当地人以为是观音降世,遂将此山命名为观音山。众人还四处募化资金,在观音山半山腰上修建了一间庙宇,取名为观音庙。自庙落成后,香客络绎,香火旺盛。尤其是每年农历六月十八这一天,传说是观音降世之日,远近信徒潮水般赶来祭拜菩萨,祈福求财,保佑平安。观音山人声鼎沸,香雾缭绕,热闹非凡。
观音山南麓,有一片开阔地带,之前是劳改农场,后来据说一位风水大师偶然路过此地,见周遭地势虎踞龙盘,毓秀钟灵,便向主政者建议在此修建一座学校,以因应该地的灵气。几年后,这块地上就立起了一幢幢高楼。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青学子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遨游学海,沐浴书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观音山下第一次响起了琅琅书声。渐渐地,观音山炉江师专的名气在省内流传开来。再后来,炉江师专晋级为炉江学院,成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如今,随着炉江学院声名日盛,新生录取分数水涨船高。特别是该校河川水电专业,在省内首屈一指,名气响当当,录取分数更是突破一本控制线。
炉江学院足球场左侧有一人工湖,名叫桃李湖。湖畔绿柳成荫,湖中荷叶田田。绿树掩映中,是一排五层高的白墙红瓦新公寓楼。公寓楼中住着一位老教授。教授姓何名建,是炉江学院的建院元老之一。只是上了年纪,身体羸弱,几年前从教学一线退下来,一直赋闲在家,平日里靠下棋书法打发时光。
何教授的老伴前些年去世了。子女也不在他身边。平时就一孙女何淑懿跟他一起生活。祖孙俩感情很好。孙女何淑懿聪明伶俐,文静娴雅,生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宛若两粒晶莹剔透的黑葡萄镶嵌在落英缤纷的秋江上。深邃的秋波里暗暗涌动着几丝淡淡的忧郁,似乎在默默地诉说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五官精致的俏脸上时时布满笑意,甜蜜迷人,纯真烂漫,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
祖孙两人相依为命,老慈幼爱,生活美满,其乐融融,倒也没有什么大的缺憾。可近来何教授常常唉声叹气,动辄发牢骚。起初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一向气定神闲温润如玉的何老何以性情大变。后来经过旁敲侧击地打探,大家才知晓个中缘由。
原来,淑懿今年高考成绩不错,分数超过本科二批录取线好几十分。何教授的儿子与儿媳都强烈希望女儿报考沿海地区的高校。他们想让女儿到经济发达地区见见世面,历练历练,开拓其视野,丰富其阅历。这或许对她今后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毕竟,炉江只是一座五六线开外的小山城。长期在此生活,可能眼界与格局都容易受大山的禁锢。山外有山,山外是海。走出大山,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纵横驰骋,对何淑懿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儿子儿媳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何教授。何教授表面上不置可否云淡风轻,但内心却泛起了不小的涟漪。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他举双手赞成儿子儿媳的想法。他何尝不希望淑懿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但想到万一淑懿真的考到外地去了,祖孙两人就要分开了,他难免有些不舍。多年来,淑懿都是跟他生活在一起。他与老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淑懿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抚养成如今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当中的苦与乐,只有他和老伴才能够切身感受到。眼见淑懿而今长大成人,且诸如学业、品格等各方面都表现不错,何教授倍感自豪和欣慰。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