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江阳却是一早就打算到了,江月是知道福安镇的客人们喜欢清明果,生意好需要记账,但她没在福安镇卖过,到底是没体会过当时的场景,印象就没那么深。
江阳就不一样了,他真真实实的感受过,清楚的知道福安镇的客人们有多喜欢,所以前几天他就跟王大山说好,让王大山卖完零嘴后,先别回家,直接来食肆二号,跟他学学如何记数。
江月觉得江阳的法子好,也就不再操心王大山如何记数的事情,各自散开后,就回屋休息了去。
但她躺在床上后,想着现在已经三月二十三了,离开卖清明果的日子,没多久,让王大山学着记数,时间上可能来不及。
思索片刻后,江月还是起了身,拿来一张纸头,在上面写下了这里的数字,又在下面写上了文字,一,二,三……
写完后,又在最后头,添上了十数,百数的写法,一一对应着。
想着笔画少一点,王大山记下来的速度也更快,就是江阳明天要认真的先看一会儿了,他也要自己记住后,才能再教王大山。
第二天一早,江月听到外头的动静后,披了件外衣,就去找了江阳,将昨晚写完的纸头递给了他。
“这上面的字我认识,下面的?”
“下面的也是数字,跟上头那一行是对应的,就是写着简单许多,哥,你先自己多看看,等你能对上了,再教大山哥。”
“行吧,我知道了,早上忙活儿完,我就多看看。不过妹妹,这又是你在书上瞧来的?”
“嗯……是啊,我觉着方便就记下了。”
江阳听到这话,再瞧着手上的纸头,笑着点了头,他昨晚回屋后,也同江月一样想到了时间问题,正愁着日子越来越近,怕自己教不好呢。
江月递来的纸头,可是给了他大大的方便。
“这下头的……字,瞧着简单好多,还有几天功夫,我肯定能将大山哥教好。”
“好,那哥你早上多看会儿,我再回屋休息会儿。”
说罢,江月就转身回了屋。
江阳把江月给他的纸头,小心的收了起来,等到早市忙完,趁着王大山去福安镇卖煎饼的功夫,江阳拿出了江月给他的纸头,再拿来纸笔,慢慢的自己练了一会儿。
不知道他这么写的对不对,但到底能看出型,江阳就没再管,将字写的漂亮一些后,就作罢,不再写了,只是认真对应着,想将它们好好记着。
再忙过午市,江阳见王大山回来,就跟他打了招呼,让王大山下午卖完零嘴就来食肆二号找他。
“这…这么快就开始了?”
王大山有些不想写,可是江阳态度坚决,见他非常肯定的点了头,王大山只好应下。
除了应下也没有别的法子,今年的四月就他一人,再不学着记账记数,他是真的忙不过来。
如此想着,王大山也不觉得学写字麻烦了,在码头卖完零嘴,他就驾着牛车,回了食肆二号。
这一进门,就看到江父江母还有王婶都在堂里坐着,江阳则起身去了柜台,拿了好些纸笔出来,给他们每人都分了纸笔。
“大山哥,你快来坐,我们抓紧时间要开始了。”
听着这话,王大山赶忙过去,坐在了江阳的对面,江父江母的旁边。
江阳见王大山都到了,就开始落了笔,教堂里的大伙,写了一二三。
这些人里头,学的最认真当数江母,其次是王大山,江父则觉得有些难,他看多了这里的文字,再看两种不同的字型,见多了就有些迷糊,而王婶一开始就是来凑热闹的,所以学的时候并不太认真,写的也慢。
如此,就到了第二日,有了昨天下午的那一会儿功夫,再加上早上和中午的多看多写,江阳写字的时候,更熟练了些。
教的也顺心,今天江父去了地里忙活他的土豆和辣椒,王婶凑过热闹后,觉得没必要,下午就没再跟着。
所以今天,就剩江母和王大山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