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3 再现辉煌(1 / 1)

李承乾带领羽林军,找遍了方圆一百里内的所有地方,都不见有薛延陀可汗的踪影。

此时天气越发寒冷,他们所携带的粮草也所剩不多,因而不能再长时间逗留,不然可真的是有去无回了。

其实抓不住薛延陀可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薛延陀的二十万民众,冻死十五六万,剩下的也都成了大唐的俘虏。

就算侥幸让他们的可汗逃脱了,那他也已然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人口,他还怎么再成气候?

也不用担心他去投奔西突厥,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和西突厥平等合作的实力,对于西突厥而言,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

所以西突厥犯不着为了一个弃子而得罪大唐。

于是李承乾决定不再搜索,只等清点好俘虏以及牲畜,然后就班师回朝。

至于大唐的忠烈之臣契苾何力,就按以身殉国来论,对他的部族厚加优待。

回去之时,他突然又意识到一个特别重要事情,之前一门心思要抓住真珠可汗,几乎差点忘了这件事。

他找了一个薛延陀人做向导,带领他和五百羽林军去了燕然山,准备像霍去病那样,封坛祭天,以彰功勋。

此地距离燕然山只有四十里,距离不算远。不过此时地上的积雪已经有一米多高,行路艰难。

为了避免战马被冻伤,李承乾又让人用羊皮把马身和马腿包裹的严严实实,因而行动更加的缓慢。

短短四十里路,他们竟然走了三个多时辰,吃过晌午饭后出发,直到傍晚才到达。

宿营一晚,李承乾命羽林军全部出动,上山寻找刻着汉字的崖壁。

那是当年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征讨北匈奴到达此地时,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让随军的东汉大文学家和史学家班固,亲自撰文书写的燕然山铭文石刻。

中午时分,炊事班开始架起大锅准备午饭,正好有羽林军回来禀告,说发现了刻着汉字的石壁。

李承乾便让炊事班把大锅带到石壁处煮肉做饭,并让后续回来的羽林军也去那里集合。

他来到石壁处,迫不及待的登上石阶,由于过于激动,还差点被摔下来。

当年窦宪勒石记功,是东汉永和元年(公元89年),距今已有五百五十年,而对于后世穿越者的思维而言,已经足足过了两千年。

李承乾激动万分,伸出手颤颤巍巍的抚摸着石壁。为了书写方便,一整片的石壁被打磨的平整光滑,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摩崖石刻。

作为穿越者,他的脑海里此时不断的在重复这样一句话:

你能品味的历史,一千四百年,你能触摸的历史,两千年,而你将创造的历史,一万年。

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霜侵袭,这个石刻已经不复当初模样,不过比之于一千四百年后的样子,还是清晰很多的。

虽然东汉的官方字体已经改成了楷书,不过在碑文石刻的领域,仍然是以隶书为主流。

燕然山铭文就是用隶书刻上去的。虽然看上去不如楷书那么赏心悦目,但是却拥有着楷书所不能比拟的雄浑厚重,锐不可当的气势。

一句话,楷书太规矩太文艺太做作,难怪后世的尚武精神比不了前代。

汉字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传承没有断代,除了一些后世已经不常见的繁体字之外,其它大部分的汉字李承乾都认识,而且铭文的意思他也能看懂。

摩崖上是这么写的: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

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

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

李承乾命人拿出一张白布,一字一句,仔仔细细的将铭文拓在白布上。

这东西可比薛延陀可汗的脑袋值钱多了,若将铭文拓片带回朝堂展示,难道还不能亮瞎那些开国元勋们的老眼么?

李承乾在心里盘算着,那些文臣先不说,至少李靖,程咬金,李勣这些武将们可以心悦诚服了吧。

如此一来,我的太子之位,起码能够稳住一半。

即便后边可能还会有不可预测的变数,不过我还有这些羽林军嫡系部将的支持,大不了再发动一次玄武门政变。

功比卫霍,重重有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