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社员们集资给知青罐头厂添置设备的集资款已经全部归还,剩下的鸡鸭跟肉猪也全部处理完毕,小队的收入还有很大部分是来自罐头厂的劳务收入。
劳务的项目有点多,装卸、伙食团、洗瓶、果树管理、水果清洗、渣滓转运等等。
队部,刘仁友看了今年人均的分配数一时不知道说啥子才好。
“晓玲,你看是不是一人少发点,多存点在集体账上?”
“十一伯你说了算。”刘晓玲不会在集体分配上参言,自己的位置要认清。
“我觉得只要跟知青那边大致平衡就可以了。集体存留的也要考虑用出去,用在改善社员生活这些方面。
比如孤寡的老人小队可以养起来,这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嘛。每月小队拿出一点钱交给食堂,食堂做好饭菜后,每样打点出来送到队部让他们来吃。
等以后罐头厂把集体宿舍建好,杨教授他们搬出来。再把他们那屋改造一下,让孤寡社员都搬进去住到一处,派个把社员轮流照顾就很好。”
“哎,还是多读点书好啊,格局就是大,看得明白。”刘仁友夸赞道。
是呀,刘晓玲一个小孩都能看得到的,自己没想到。
这就是水平上的差距啊。
刘仁友自己做了一番反思,就在想今后集体留存的钱应该用在何处。
“你可以多问下刘书记,有些钱的用处,不仅要花还要在花钱的时候有收益。”
是嘛,罐头厂烧锅炉需要煤炭,公社有几个小队就有了卖煤的收入;因为大批量购买了煤炭,又低价倒贴卖给社员,让社员得到实惠不说,还减少了对灌木的砍伐。需要水果,公社就动员其他小队在石谷子地上建果园,公社其他小队又多了个进项。罐头厂把清洗水果、食堂、货物的装卸等外包给了小队,小队也多了收入。
刘仁友顺着这思路就开始思考起来。
大年初二,边月冰带着全家回娘家,整整呆了5天。
以前都是回家就呆在屋头陪妈老汉,这回回去,边月冰在家里呆不住,领着晓军村子里乱逛,就为了展示下自己的幺儿。听到别人的恭喜,边月冰美滋滋的。
刘晓玲表示理解但坚决不参与。
一个农村妇女,养大了儿女。儿女有了出息,就是她最大的脸面和成就。
从娘家回来后,两口子跟着晓军去了省城。知青们也逐渐回归,罐头厂再一次开工了。
陈斌教授被县农办的人接走了,去看看全县的大好河山,选择适合经济作物种植的山地、河滩。其实是一个调查。短期内回不了刘家坝。照看果园的社员也都有一些果树种植的经验,至少这期间不会让果树枯死掉。
张文浩在知青里面选了三个人又去渝都,采购原料的事刻不容缓。
年后,刘家坝分来了整整20个知青,差一点就是过去几年的总和。
这一批知青年纪更小,大部分都在14、5岁,初中毕业或没毕业。
我的妈,分这么多人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关键是没得住处。
暂时把人安排到“专家屋”剩余的三间挤着住下,刘仁友就找刘晓玲询问好久开始修罐头厂的集体宿舍。
刘仁友的想法简单明白。罐头厂集体宿舍建好,现在的知青点就腾出来了,新来的知青就能住下。
“十一伯,把奎叔叫来,我们议一下。”刘晓玲又叫过隔壁办公室的卢彩霞来自己办公室。
“彩霞,这一次知青宿舍的建造我准备全部交给你来完成,你等会注意听哈。”
卿先奎还没来,卢彩霞急忙回办公室拿了纸笔又来刘晓玲办公室。
卿先奎到了,看着刘晓玲就笑。
“奎叔你笑啥子?”刘晓玲问。
“嘿嘿,找我就说明小队又要有新动作。社员就希望你们的动作越多越好,大家日子就越过越好。”卿先奎道。
仔细一想是这么个理。
刘家坝的社员对刘仁友和刘晓玲充满了信任,你看小队有了点钱,就把孤寡的赵五婶子和刘礼元、刘礼金给养起来了。这俩个(指刘仁友、刘晓玲)都是好的,不管他俩咋个安排跟着干就是了。
“先奎,你看这回来了恁么多的知青没法安排,只有请你出马盖房子了撒。”刘仁贵道。
“盖哪样的房子?”卿先奎问。
刘晓玲从抽屉里拿出几张纸摆在桌子上,示意卿先奎看看。
卿先奎伸手拿起一张瞄了一眼又放回去。
“晓玲啊,你晓得奎叔没文化,这种图我咋个看得懂?”
刘晓玲瞟一眼旁边的卢彩霞,对卿先奎道:“奎叔,不是我故意的,只是这房子以后会越建越复杂,你不能看图可不行。”
刘晓玲站起身,拿起铅笔和纸开始解说集体宿舍楼的建法。
宿舍楼共3层,中间内走廊,单边7间房,一层就有14个房间。每层档头有1间隔开一半,外面洗衣槽,里面是洗澡间。隔着内走廊对面是厕所,采用旱厕的方式。槽带坡度,槽面贴瓷砖,保证冲水的顺利。厕所和洗衣洗澡间走各自的排污管道。厕所的污水进入几十米外的化粪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