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强买强卖,比如吃拿卡要,敲诈商人,当然了,他们也不敢做的太过分,每次出手,都恰好是在对方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而大多数人都抱着和气生财,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破财消灾的态度,选择用金钱去解决这些小麻烦,正所谓,民不举官不究,既然无人报案,官府的人自然不会去管,除非是有人真的被搞得受不了,找到官府,而官府也会管,但是,管的速度如何,力度又如何,那就是一言难尽了。
这一次,崔东海的一道令下,大半个东海城内的大小帮派、混混们,几乎给一网打尽了,让原本不太安定的东海城,顿时变得无比的和谐起来。
难道,崔东海这是爱民如子,打算为民出头?
其实,并不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所谓的民主,那根本是不可能的,阶级阶层是非常明确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哪怕是这些读书人,也不会觉得一个乞丐,一个农民的孩子,能跟一个富家子弟相比,而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只要他们能吃饱饭,有地种、有房住,家里不会死人,那这生活就是很好的了。
如果偶尔出现问题,告到官府,而恰好公堂之上的官老爷,又帮了他们,那对于他们而言,这个官老爷就是一个青天大老爷,至于这个官员是不是真的是个清官、好官,其实,他们不清楚,也不需要清楚,只要他帮了自己,那他就是好官,而这也就足够了。
一个朝廷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常常说的是,朝中有奸臣当道,或者有宦官干政,亦或者是有女子误国,几乎很少有人会直接去指责高坐龙椅的皇帝的。
历史上,在很多朝代末期,出现的农民起义,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想造反,而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而一个朝代的没落,往往都伴随着天灾、人祸、战争,至于平日里的贪腐和各种苛捐杂税,其实,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所谓的好皇帝,好官,其实,在治理一方百姓的时候,并不是对待每一个人都很好,他们只要保证少部分人的利益,然后在给大部分人一小部分利益,就已经足够了。
无论朝代如何的更替,不管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谁来坐,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他们日子还是一样的,无非是好一点儿和坏一点儿的区别。
崔东海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因为东海城已经在发生一些变化,他需要一个安静和安稳的环境,二来,因为炼铁厂的建造,导致旷工不够,虽然也招募了一些人,但是,人还是不够,而对于这些小帮派,小混混,每一任官员都是知道的,平日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急需用人,而朝廷又在打仗,处于一个非常时期,那就必须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了。
人人都知道海洲很富有,是朝廷每年纳税的大洲,其实,大炎王朝真正的纳税大洲是通州、扬州、苏州和巴州,这些大洲都是历朝历代的富饶之地,自然也是纳税大洲,而海洲之所以也成为了纳税,还是因为这些年来,海洲发展中的太好的缘故。
镇海大将军殷元魁,他主要镇守的地方,其实不是海洲,而是扬州和苏州。
如果在五个大将军当中,谁的辖区最富有,肯定不是镇国大将军,而是镇海大将军,镇海军平日很少挪动地方,当年,炎武帝御驾亲征,抽调了很多地方的大军,唯独没有抽调镇海军,为何?
因为打仗打的就是银钱,而镇海军主要负责的就是整个军队的后勤,这一次,如果不是镇北大将军的殉国,皇帝也不会把镇海大将军调往西方的。
眼看着,又要打仗了,自然各种军需都需要开始准备,其实,在炎武帝决定打之前,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
征兵只是众多举措当中的一个而已,像征集粮草,加大铁矿的开采,这些才是重中之重,而做这些事,是需要人的,很多人,崔东海为官几十年,自然知道这点儿,所以他开始行动起来。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起初,崔东海是打算直接下令,让人服劳役的,而所谓的劳役,就是纯干活儿,不给的钱的那种,但是,在许一凡的建议下,崔东海改变了策略,选择让囚犯和各个城池的混混却做这些苦力,反正这些人留着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还不如让他们物尽其用。
当然了,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情而已,而真正的大事情,其实并不在东海城内,而是在海通岛附近的东兴工厂。
年中的时候,炎武帝下旨西征,而西征失败,这一次,又有西征,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的西征肯定要做足准备的,不过,眼下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再有一个月就该过年了。
秋季已经进入尾声,冬天就要来临,这个时候西征,显然是不明智的。
海洲这边还好,虽然靠近北方,但是,还没有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只感到了秋季的萧瑟而已,但是,在西方,此时已经寒冷的季节了,想要在这个时候举兵,显然不可能。
按照许一凡的估计,这次西征的时间,可能在明年的二三月份左右。
征集粮草,训练大军的事情,自然用不到许一凡去操心,他现在的任务,就是锻造军需。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