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亏本。
可是,谁曾想到,他们在回东海城的时候,遇到一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土匪,说是土匪,其实就是一群流民,他们在看到商队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抢了再说。
等到抢完之后,才发现都是一些针头线脑的玩意儿,于是,他们就不高兴了,再把商队里的每个人都给抢了一遍,不但把卖货物的钱给抢走了,他们自己的那点儿私房钱也没有幸免。
可能这群流民只是为了劫财,不想杀人,于是,就把他们给放了,当然,货物和银钱是不可能带走的。
就这样,曹正德寄予厚望的商队,在第一次离开东海城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局,这一次行商的失败,对于曹正德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泼了一瓢冷水,让他十分的郁闷。
不但行商失败,没赚到钱不说,曹家的口碑也因为这件事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再加上之前曹正德突然涨价,更是让很多人看了一场笑话。
第一次行商失败之后,曹正德没有放弃,没多久,他开始了第二次行商,根据领队说,他们的货物在海州和徐州卖的还不错,于是,他就决定不在去更远的地方了,就在这两个地方行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曹正德想法是对的,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在曹家的商队第二次整装待发,离开东海城之后,这一次没有遇到土匪劫财,可是,货物的销售却不尽如人意,买的人很少,而且还挑三拣四的。
就这样,一来二去,曹家的商队在三次行商都失败之后,曹家终于经不住这么折腾了,因为外出行商太烧钱了,曹家已经烧不起了,于是,曹正德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而商队也解散了,他打算还是老老实实在东海城经营着手里的生意吧。
然而,等到曹正德只想在东海城做生意的时候,却发现,东海城的情况已经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曹家逐渐商队,准备外出行商的事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尤其是那些同行们,有的是敬佩曹正德的年轻气盛,有的则是冷眼旁观,还有的人则是等着看笑话。
做生意的人如果连自己做的东西适合什么地方都不知道,那距离你破产已经不远了。
针头线脑,日用百货这些东西主要是卖给那些荀草老百姓的,他们能有多少钱?而这些东西又值多少钱呢?定价不能太贵,太贵了没人愿意买,完全是属于薄利多销的那种,凡是做这些生意的人都知道。
曹家为什么能够在进驻东海城之后,很快的在东海城立足?
就是因为曹正德的父亲把货物的价格定得比较低,比东海城本地的同行还要低一点儿,质量也要好一些,这样一来,自然来买的人就多了。
可是,曹正德在接手之后,先是涨价,然后就是搞商队,企图外出行商,扩建地盘,如果你有这个实力和能力,这么做自然没问题,可是,偏偏没有这个能力和实力,不但赔钱了,还把立身之本给弄得乱七八糟的。
在曹正德宣布涨价的时候,其他的商铺却纷纷降价,说是降价,其实就是把价格降低到曹家之前的价格而已,可是,就因为如此,很多之前在曹家买东西的人,在曹家涨价之后,纷纷去了其他的商铺购买。
在曹正德忙着搞商队的时候,其他的同行却忙着收拢客源,而等到曹正德行商失败,再想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的做事儿的时候,却发现曹家之前的客源都被同行抢走了,这让曹正德傻了眼。
上门理论?
当然不可能,做生意本来就是这样,同行是冤家,你生意不好,我生意好,我当然高兴了,如果你的生意也好起来了,我赚的不就少了?
曹正德在疼定思疼之后,决定把价格恢复到之前的价格,可是,饶是如此,效果还是不大,上门的人还是不多。
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口碑,口碑做起来很难,维护也很不容易,可是崩塌却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寻常的老百姓,对于他们而言,不管是曹家也好,还是其他的商铺也罢,只要价钱低,质量说的过去就行,反正在哪里买不是买。
恢复价格不管用,曹正德又再次降价,起初效果还是有的,可是,很快他发现其他的商铺也随之降价了,于是,一切都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他又降价。
可是,这些东西本身的利润就不大,当初他父亲定得价格已经是最合适的价格了,被曹正德来回搞了几次之后,真正的利润已经不多了,而其他商铺却没有跟着降价,而是联合起来抵制曹家,这让曹家就很难受了,处处被掣肘,他只好再次把价格恢复到之前的价格。
只是这样一来,曹家仅剩的那点口碑,也轰然崩塌了,好好的一把牌被曹正德打成这样,也是一个奇葩。
曹正德在发现这些日用百货不怎么赚钱之后,他就准备尝试其他的东西,可是,东海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凡是能赚钱的东西,几乎都有人在做,换句话说,蛋糕早已经分好了,你守不住自己的蛋糕,跑来抢我手里的蛋糕,你不是找打吗?
做生意看似很容易,其实也很难,尤其是从熟悉的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的时候,更是如此,曹正德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