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正是一年春来早。
按节气来算,此时正是惊蛰前后。
惊蛰,北方有些地方俗称二月节,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北方的风俗是在惊蛰前后几日喝中败毒,是一种中药汤药,功效便是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只是现在这个社会肯在这几天喝这种难喝的中药汤的年轻人已经太少太少了。
最后一场春雪刚刚消融,小院外的黄土路被消融的积雪浸的泥泞不堪。
这是很标准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重工家属区,一排排青砖青瓦的平房,像是尺量过一般平直的铺展在大片辽阔的土地上。
每家每户的房子不大,是标准间大小,小小的屋子里却要住进一家三口,着实是有些狭小。
所以每家都会在门前加盖一间小小的南房,有些富裕资财的用红砖,家里困难些的用土坯,冬天藏菜、放煤,夏天摇身一变就成了厨房。
学校还没有开学,但是工厂可不会随着学生放假也放假,每到这个时候,孩子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什么地方都敢跑、什么地方都敢去!
才刚下班回家的父母们也不着急孩子会出事,反正到吃饭点饿了,这些在外边野了一天的孩子自然会回来找饭吃,丢不了。
当然更真实的说法是他们就是想着去找,也是找不到的,孩子们野起来,那可不是就在家门附近耍耍就算完的。
初春的日头已经渐渐西落,白亮的太阳泛起微微的夕光,妇人从炉台前直起腰,饭菜的香味已经弥漫在小小的房间当中。
妇人在市里的国营企业上班,虽是最普通的工人,但是生活却很满足,一个不怎么让人省心的儿子,长的白白净净,算不得什么英俊模样,在她心里却是很值得自豪。
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间还早,一天没人管束的孩子不定和小伙伴跑到什么地方玩去了,一时半会还回不来。
做好的饭菜放在炉台上热着,把买好的、用草纸包着的中药放在药壶里,这些时间也不能闲着,惊蛰时分,正是喝中败毒的时间,趁着火头还旺,顺便把药煮好也是不错的。
房子外传来一阵吱吱呀呀声,是简陋院门被推开的声音,片刻过后屋门便被推开,一个男孩兴冲冲的跑了进来,一身尘土的样子很是狼狈,但是却难掩脸上兴奋的笑容。
“又跑哪野去了?”女人看到推门进来的孩子,佯怒训斥道。
“和他们去大河里玩了!”小男孩脸上的笑有点尴尬,不过马上再次兴奋起来,把手里抓着的一个巴掌大小的方块往前一递,高兴的说道:“你看我在河里捡到了什么?”
妇人无奈的苦笑,小城中间确实有一条河,一条河道宽阔的大河,只是从妇人小的时候河里就没什么水了,只有两条不过一两米宽的水流常年流淌,哪怕冬天结冰,水也会在厚厚的冰面下流个不停。
河道有五六十米宽,退了水之后只剩下沙子和石头,这些年更是有不知道多少人开着钩机在河道里挖沙,沙子被运走卖掉,只剩下大大小小不知道被水流冲击了多少年的鹅卵石留在河床上,疙疙瘩瘩的,有时候看起来还有点吓人。
妇人看着孩子一脸希冀,无奈的笑了笑,伸手接过孩子递过来的东西,干涸的河床上经常能挖出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说是文物什么的也算不上,但是说是什么有用的东西也算不上,就比如现在手上拿着的这个巴掌大小的小方块一样。
妇人仔细打量着这个被孩子如同宝贝一样拿回来的东西,湿漉漉的,还有些在初冬春寒中冻起来的小冰碴,想必是孩子把它放在河水里洗过,只是洗的不是太干净,一些泥土沙粒还是顽固的粘在表面上,让人看不太清楚方块的样子。
用手抚过表面,小方块表面的泥沙被抚在一边终于露出了真容,这是一个黑色的方块,有很多精细的图案绘在表面,隐隐约约好像还有字迹。
妇人笑了笑,既然孩子把这东西当宝贝一样拿回来,干脆就再清洗一下好了。
想着便拉着孩子走到水盆边,清水将盒子表面的泥水彻底洗净,妇人这才看清这还真是一个看起来就惹人喜爱的物件。
黑色的方块,雕刻着一些很传统的图案,图案底色是红色,一种鲜艳明快的大红颜色。
在方块的正中,还有三个同样被雕刻出来的明黄大字,只是这字是用古篆写成,妇人只认得这是古篆,具体这三个字是什么就看不出来了。
这方块的工艺妇人同样看出来了,很像是去博物馆里看到过的雕漆工艺,先用明黄色的大漆打底,然后是艳红色做夹层,最上边再覆盖一层黑色大漆,然后再一层一层的雕下去,就成了眼前这样漂亮的立体图案。
用毛巾将方块表面残留的水迹擦拭了一下,妇人掂了掂方块的重量,入手很轻,显然是个空心的盒子,只是任凭她如何摇晃,这盒子都是无声无息,显然里边也没有存放着任何东西。
“妈妈,这是什么呀?看起来真的挺漂亮的!”孩子两眼放光看着母亲手中被清洗干净的物件,他将他捡回来,只是觉得这东西可能是个好玩的,毕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