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大唐仅仅几年,风尘仆仆试图到天竺取经,找到救赎之道,可回来之后,玄奘发现,救赎之道,一直都在大唐。
“这南瓜味道鲜美,果真是好东西啊!”
“贫僧在寺庙之中清修,最近才出来。”
陈三槐一听,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原来这样啊,大师莫要见怪,咱这庄稼人有啥说啥。”
玄奘笑呵呵朝着陈三槐行礼,:“施主能不能给讲讲,到底大唐发生了什么?”
陈三槐也是一脸懵逼,大唐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啊。
“师父,要说这大唐发生什么,咱不知道,可齐州发生了什么,咱就知道了。”
“嘿嘿,这一切啊,就得从前年的夏天说起啊。”
陈三槐讲故事不紧不慢,庄稼人嘴里听到的事实总是带着出入的,甚至有些添油加醋,但不影响玄奘震惊。
“以前吃盐别说精盐了, 就算是粗盐,咱也吃不起啊。”
“别看海边到处都是海水,可咱晒成盐,那得费多大事?”
“现在大师你尝尝,菜里面哪天没盐巴啊。”
“还有糖,你别说,这白糖啊,就是好东西,吃起来就是甜。”
玄奘清澈的眼神里,全都是震撼。
现在的大唐,精盐,如此便宜?
陈三槐不忘从一旁拿出盐罐子和糖罐子,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东西。
“这东西,现在十几文钱一斤?”
玄奘看着盐罐子里那晶莹剔透的食盐,就像是一粒粒精美的艺术品一般,人世间竟然有这么好的东西么?
“施主,这糖,为何也跟盐一般晶莹剔透?”
陈三槐挠挠头:“大师,您这可把俺问住了,俺只知道买着用,也不知道为啥会这样。”
玄奘皱眉,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大唐何时竟然有如此工艺?
在天竺的时候,他见过大唐的琉璃,那品相,比起波斯的,比起西域的,有过之无不及,甚至商贾一路上都告诉他,一定要从大唐进口琉璃,能赚大钱。
虽说琉璃比较脆,不容易保存,可一本万利,实在是诱人。
“大师,您看咱这个衣服,这是王爷给咱发的。”
“您摸摸看。”
玄奘伸出手,好奇的摸了摸陈三槐的衣服,然后整个人就变了。
这种衣服,软绵绵的,里面像是什么絮状的东西。
“这衣服,不冷吗?”
陈三槐还没说话,一旁的小娃娃已经忍不住了。
“大师,现在哪里还有冷的冬天啊。”
“咱不是正在烤炉子吗?”
童言无忌,玄奘也不在意,但娃娃口中说的路子,一下子让玄奘来了兴致。
“炉子?是暖炉吗?”
陈三槐这才解释道:“小孩儿不懂事,大师莫要怪罪。”
“这炉子一般看不见的,主要是藏在这石桌下面了。”
“这也是王府那边给咱设计的,说是安全。”
玄奘这才注意到,石桌之下,有一个大墩。
石墩外面裹着厚厚的黄泥,里面正在散发着一种难以抑制的热气。
难怪,自己进屋之后,整个屋子温暖如春,甚至小孩儿在家里只穿了一件单衣。
“这炉子,烧的是木炭?”
玄奘大为震撼,现在的百姓已经有钱买得起木炭了?
就算是寺庙,每年在关键时候,也没有那么多钱啊。
寺庙比起大唐百姓何其富有,自己离开大唐的时候,他们尚且无法完全使用木炭,古刹之中,奈何木质太多,冬日僧侣只能搓手取暖,团坐在一起。
想不到,短短几年,大唐的变化,如此之大。
“大师,你说错了,这里面烧的不是木炭,木炭多贵啊,烧的是煤。”
煤?一下子玄奘的好奇心就被勾起。
陈三槐字字句句都是自己认识的字,可每一个字组合起来,玄奘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吃了斋饭之后,玄奘决定,要去齐州看看。
一路上,商贾们都说齐州是大唐变化之根源,比长安还要繁华。
玄奘一定要亲眼看到。
长安城,皇宫之中,李世民正在打摆子。
“咋回事,咋回事,没有炉子了吗?”
李世民开口就是质问。
一旁的小太监战战兢兢,跪在地上,奴性尽显无疑。
负责内库的侍郎小心翼翼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宫中的钱,花的太快了,半个月之前还有买煤的钱,现在已经没了。”
李世民大怒:“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内库之中,金银众多,朕珍藏多年的宝贝,就算是拿出钱换钱,也能换个几万贯吧?”
“大胆,竟然敢贪墨朕的内库!”
一旁的房玄龄突然意识到一件事,上次陛下花了不少钱,血本无归,难道是因为那次?
李世民大口喘了几下,挥挥手让侍郎赶紧离开,眼不见为净。
坐在屋子里,他的只觉得自己的脑壳像是被什么东西挤了一般。
长孙皇后让大臣们退下,这才小心翼翼对李世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