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或者逃散。
和禁军相对的就是厢兵。厢兵是地方老弱病残部队,一般不参与对外战争,主要负责地方的城市、道路等公共工程建设。以厢代役,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是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北宋常常将地方农民起义军招降为厢兵,因而北宋的农民起义也很难发展起来。不过,这也造成了厢兵的规模不断扩大。宋朝初期的厢兵为18万人,到中期已经发展到了50万人。
不管是禁军还是厢兵,其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军队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镇压内部的叛乱和起义,维护了地方的稳定,保障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这加重了北宋的财政负担。大规模的军队需要钱财来养,而北宋的养兵负担也是空前的。在宋英宗时期,北宋的军费开支竟然达到了国家财政之处的十之六七,所谓“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就是描述的这种现象。
军队规模扩大了,军队的战斗力却反而出现了下降。“冗兵”是北宋“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了“保甲法”,试图进行了精兵简政,培养兵农合一的新军队来取代禁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保甲法”实际上和唐朝的“府兵制”,明朝的“军屯制”是相差不大的,既能够减少财政支出,也能够增加军队战斗力。但是变法没有被坚持下去,其制度本身也无法作为长期政策,因此没有扭转北宋军事孱弱的局面。
三,军队管理体系走向成熟
宋朝的军事制度过分分化了军队指挥权,军队战斗力差。但是,北宋有力地防止了地方军阀的割据,这是最大优势被后世看到了,也被效仿了。明朝的军事制度和北宋就有异曲同工之妙。朱棣之后,明朝的军事制度和北宋就相差不大了。这说明,北宋在军事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北宋在军队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的成就。宋朝军队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规范化。首先,北宋的军队建制非常完整。在兵种上,有陆军、水军,陆军又分为了骑兵和步兵,还出现了步骑合编的新部队。从性质上来看,又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中央军主要是禁军;地方军队主要是厢兵和番兵(边防军)。这些军队划分,在历史上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次,北宋完善了募兵制。募兵制从唐朝出现,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取代府兵制,但是却造成了藩镇割据的现象,反而加速了唐朝的衰亡。五代时期,军阀混战,而募兵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北宋则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如兵源制度、体检制度、刺字制度、军俸和补贴制度等。这些制度覆盖了士兵整个服役生涯。
第三,北宋的军事训练制度也形成了体系。北宋规定了军队的训练任务、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方法和措施,以及相关奖惩问题,十分详备。在选拔禁军的过程中,北宋就有具体的标准,涉及到身高、力量和胆量,其中一项不合格则不能成为禁军。禁军之中,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其训练的强度不同,其待遇也有区别。
北宋军队的管理也更加法制化,更多以法律形式来规范军队管理,而不是靠命令来管理。北宋关于军事管理的律令格式很多,涉及到了军队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宋刑统擅兴律》记载了9门24个律条,涉及擅发兵、给发兵符、大集校阅、主将不固守城、巧诈避征役、出给戎仗条、兴造料请工、私有禁兵器、役功力采取不任用等方面。《武经总要罚条》记载了72条处罚规定,涉及行军宿营、侦察报警、作战行动、军器保管等。
北宋以法管理军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管理走向了成熟,这也是被后代所学习发展的对象。总体而言,北宋在对外作战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是北宋的军事制度、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这是不可忽视的。北宋虽然无法抵御外患,但是成功地预防了军阀割据。正是由于此,北宋的内部才非常稳定,使得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此后的元明清都学习了北宋的体制,三代内部都十分稳定,中央集权最终压倒了地方分权。
从这些方面也能够看出来他大宋错误估计,到最后结果只会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