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深圳,欠我一个白领> 第191章 游长城时夫妻二人推心置腹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游长城时夫妻二人推心置腹了(1 / 3)

蓝白领

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张志强与白雪情夫妻二人才气喘吁吁地爬上了长城。夫妻二人丝毫没有到了长城就是好汉的英雄气概,反而累成了一对狗熊。他们俩累得一屁股跌坐在长城的地砖上,才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也不是一定能够成为好汉的。夫妻二人短暂地休息了一会儿,他们俩就爬起来在长城上向远处眺望。站在长城中间,向前看,长城绵绵不绝到天边,回头看,长城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了。慕田峪长城有两个最为有名的名胜古迹,一为正关台,二为大角楼。

正关台又称慕田峪关,有三座敌楼并立,为长城建筑史上罕见。此关建于公元1404年[明永乐二年(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1424),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共22年。)],朱棣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纂《永乐大典》、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钟等。他重视经济,勤政爱民,善用人才,振兴文化,他曾言:

“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

后世对朱棣皇帝的评价远迈汉唐,尊称为永乐大帝。朱棣皇帝的一生,也正好说明造反有理,证明了历史上的一句古话“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不合理的历史现象了。当然,无疑朱棣做皇帝比朱允炆做皇帝好多了。为什么一世英明的朱元璋不知道呢?明明立儿子比立孙子好,为何朱元璋还是要一意孤行呢?这也为后世留下了从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之久的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的大隐患了。这却是为何?张志强百思不得其解?

或者朱元璋知道,他也打不破自武丁以后,传下的一大原则“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规矩吧?因为朱允炆是嫡长子朱标的儿子,但是朱标早死了。但是朱允文能当上皇帝不是因为他是朱标的嫡长子的原故,却是为何?原来,朱允炆的嫡长子朱英雄在八岁时也早死了。所以朱标的第二个儿子朱允炆就当上了皇帝,当然这些有关朱家王朝的细枝末节,都是张志强早年“开卷有益”时读书所得。张志强记得当时他还作了一首打油诗来讽刺朱元璋的英明一世,糊涂一时的错误决定。现摘录如下:

刺朱元璋立孙子

张志强

开天辟地朱重八

乞丐和尚终发达。

面南而坐当皇帝,

一言九鼎谁不怕?

儿孙众多传位难,

朱标早死受惊吓。

爱屋及乌疼孙子,

靖难之役源于他。

正关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边是塞外匈奴驻地,一边是入京通道,一边又是进入皇陵的捷径。慕田峪关长40米,宽30米,高20米。为上下两层,底层相通,有室多间,可用于囤粮、屯兵。

张志强与老婆白雪情在正关台前休息了一会儿,接着他们二人又爬上二十米的制高点。再从垛口望长城内外,视野极为开阔。远处青山叠嶂,长城似一条巨大的蛟龙盘旋在群山万壑之上,一直延伸到天边。目力所不及处,云雾缭绕,好似蛟龙在云层中翻滚,气象万千。张志强不仅诗兴大发,他马上吟出一首《正关台上观景》的小诗儿,现摘录如下:

正关台上观景

张志强

虎踞龙盘正关台,

不动如山雄风在。

当年鏖战拒强敌,

今日开放我亦来。

携美爬上制高点,

贤妻娇笑醉吾怀。

城长似龙吞云雾,

一道屏障阻兵灾。

听了老公张志强意气风发的即兴诗,白雪情也毫不示弱。她也脱口而出地念出了一首《陪夫上正关台》的小诗儿,现摘录如下:

陪夫上正台关

白雪情

正台关上风云变,

匈奴驻地似眼前。

入京通道脚下始,

皇陵捷径可结缘。

陪夫柔情壮心志,

男儿意气守边关。

古时征战从未息,

今日和平谈笑间。

在正关台上留连忘返后,张志强与白雪情夫妻二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正关台。他们俩要去慕田峪长城的另一处名胜古迹大角楼上去看看。

大角楼现编名慕字一台,它是蓟镇长城和昌镇长城的分界线。往东为蓟镇所辖,往西为昌镇所辖。它正据两镇中间,虎踞龙盘,阻南障北地成为一道人力所造预防敌人的大屏障。

来到大角楼前,张志强与白雪情没有想到,连接大角楼的有三条长城,这真是有点出乎意料。它也是因此而得名,原来大角楼之所以称为大角楼。这是因为此楼三面有长城,一条向西与八达岭相连。一条向东,与古北口相连。一条向南,为内支城。因从长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似一个城角,故名大角楼,它是慕田峪关东侧的一个制高点。

在大角楼上看到的景致与正关台制高点上看到的,大致上差不多。在大角楼,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地逛了一遍后。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