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了二三十级台阶,众人看到台阶尽头出现了一个入口,这个入口宽度只有三米,但是高度无法判断,因为顶部消失在火把光亮照不到的地方,通过刚刚三人走下来的过程推测,这个高度也会在十几米以上了。三人来到入口前,静静地瞧着这高大的入口,光线也仿佛凝固在了入口处,面对着漆黑的门内,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不知是因为猜不出这高大雄伟的大门的来龙去脉,还是因为这门给人带来的压迫感,总之众人面对入口,都有一种感觉,不知到曾经的古人处于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在这里开凿了这么一座入口,或许这根本不是人类开凿的也说得过去。
三人沉默了良久,张鑫龙率先进入了这石门入口,进入后大吃一惊,后续两人也快步跟了上去。原来,这里是一个外圆内方的设计,里面居然有一个巨大的大殿,并且在众人所站位置的前方还有一个内殿,内殿与外殿间是两个石柱,石柱跨度在六七米的距离,上面有一排类似房檐一样的倾斜的瓦片状连接,在这地面上,是一个一个泛着象牙白色的方块状的天然石砖,石砖大小一样,中间比四周稍微突起一点点,形成一个类似烤面包一样的小小的圆形突起。三人径直朝着两个石柱中间位置走去,靠近了石柱后发现,这些石柱居然都雕刻精美,首先石柱是方形的,但是在每个石柱的四角处,又开凿出一个直角内凹的造型,在石柱的上下,分别有突出一圈的造型,上面的和下面也不一样,柱底是一个高三四十厘米,比石柱中部突出大约五厘米的柱阶,柱阶延续了柱子中央的造型,只是在上沿多出一个一厘米高,一厘米厚的线条,下沿有一个再加宽加高五厘米的底座。柱子顶有一个极尽雕刻的柱顶,柱顶可以分成左中右,上中下三个方位。在柱子四个面的顶上都有突起,从柱子平面看去,柱顶就是左中右三个部分,左右是长十多厘米,宽三厘米的长方形,中间是长宽十多厘米的正方形。在每个面的突起上,又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个大大的类似太妃陵建筑的圆顶,中部是几个像佛像一样的人偶,下面则是类似佛教中的莲花台一样的花纹。众人看着这极富雕刻艺术的石柱,均感赞叹。三人低头时,看到内殿还有一圈石栏杆,这些石栏杆高约一米,在石栏杆外侧,是一条条平行的凹陷,凹陷的下面有一排边长五厘米的正方形条带,每个正方形中都有一个花纹,像抽象的小花儿。条带下居然还有一个个的小人,头顶着一个个托盘一样的东西,托盘上放着几个似乎是水果一类的圆形物品。在每段栏杆交汇的地方,有一个突出的方形的灯龛,灯龛正中是一个圆形的小盘子,里面有火焰烧灼后留下的炭黑色。三人再看这个内殿,居然是一个圆形的空洞,洞底深不可见,漆黑一片。在栏杆和石柱间,这段是宽两米的圆形旋廊,旋廊的地面也被雕刻成繁富的花纹难以形容。三人被这复杂的雕刻充斥着眼窝,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应。
巴沙洛夫说到:“这是什么样的造型,除了石柱顶上看起来还顺眼点,其他我都适应不了。”
海卓也表示:“这里我也不太能接受,并且我是无法判断这地方是用于什么目的的。”
张鑫龙镇定自若地回答:“这里有印度佛教的影子,比如这石柱的顶部,就是仿照佛祖坐在莲花台上的造型雕刻的。不过在我看来,这里有几个疑点:第一在佛教中有个说法,是外圆内方,建筑也是采用这样的设计,外殿是圆形,内部是方形。但是这里就是圆形走廊套着中间的圆形空洞,设计是外方内圆。其次一点可疑之处是佛祖的像应该是在旋廊中朝着我们这一侧的,这个建筑就比较奇怪,他们雕刻在外侧。在印度,佛家的学说是佛祖通古今,知现在,既可以普渡万物,也可以降妖伏魔,在一般场合是不雕刻佛祖的,普通祭拜时,大家都是拜相对应的神,佛祖均是降妖除魔的场景中出现,并且是面朝妖怪所在,这里是面朝这个空洞,难道这里会有什么魔物?什么魔物在深不见底的地方,难不成还能飞上来啊?”
海卓则说到:“也许这只是一个预兆,就像希腊神话中很多的建筑都有供奉神的地方,难不成神还能显现么?不要太较真了。我们再去看看别的地方如何?”
三人沿着旋廊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由于火把亮度有限,三人无法将整个大殿看个一清二楚,所以决定先到外圈,自外圈向内探索。三人来到最开始的石门处,沿着墙壁顺时针地探索。走了若干分钟,三人心中无话可说,闷头看路行走。殊不知走着走着,巴沙洛夫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低头看去,竟然发现地面有一个条形凹槽。三人沿着凹槽寻找,凹槽在墙壁的上面消失在一盏壁灯的后面。三人又向地面中心找去,沿着凹槽没走几米,看到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如磨盘一样的石墩,石墩中心是一个碟状的凹陷。在磨盘的侧壁,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巴沙洛夫拿火把一照,惊奇地发现,这侧壁上有一个一个圆形孔洞,巴沙洛夫甚至用消防斧斧柄捣入里面查看,一插拔间,感到这空洞有滑腻腻的感觉,拿出来一看,斧柄上沾了一些黏性很强的液体,巴沙洛夫凑近闻闻,海卓也摸了一些在指尖搓动,来判断着。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