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看了好一会儿,朱七牛又带着孟毓崇离开了银号,就近找了个茶楼,要了一壶茶和一些点心。
细心将一颗烤板栗剥好,朱七牛将其丢进嘴里,一边嚼的满口喷香,一边询问:“孟大人觉得这银号的出纳生意如何?”
孟毓崇答道:“生意火爆,日进斗金,百姓都离不开它,实乃一项仁政,足以流芳百世。”
“是吗?孟大人真这么看?”
“自然,下官不敢胡言乱语。”
“你就没发现什么问题?”
“下官浅薄,确未发现,还请尚书大人指点。”
“你看哈,来存钱或取钱的,都是些有钱人。”
“这是自然,没钱的人手里没钱,又怎么可能往银号里存钱呢?”
朱七牛摇头:“非也非也,以大明如今的生活水准,老百姓倒还不至于太穷,除少数贫困家庭外,相当一部分百姓家里还是有点余钱的,不说太多,几百几千枚铜钱总是有的。尤其这还是在京城,京城居,大不易啊,哪怕是普通家庭,家庭存款十两以上不是夸大其词吧?”
孟毓崇道:“如今京城能挣钱的行当太多了,物价又一直很稳定,百姓生娃儿的负担也小,按理说是能存下一些钱的,可是如果就那点钱,放在家里就行,实在不方便,兑换成宝钞放在身上也行,何必存银号,还多余花那存钱费。”
朱七牛又拿起一个板栗剥了起来:“你说到点子上了,百姓中穷人多,有钱也不太喜欢存在银行,这可是有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危险啊。
毕竟如果百姓不把钱往银行存,财部怎么能算准市面上到底有多少钱?那又如何决定是要少印钱还是多印钱?”
孟毓崇皱眉苦思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些明白了:“大人的意思是如果百姓都把小钱放在家里,而朝廷以为市面上的钱不够用,继续印钱,等百姓在某个时候把这些小钱花出去,导致市面上银钱过多,就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而如果朝廷顾忌这一点,钱印少了,百姓又舍不得花钱,就可能造成市面上银钱过少,造成通货紧缩?”
“嗯。”
“所以我们财部得设法让百姓尽量少留钱在手里,尽量把钱存银号?”
“是。”
“那该如何做呢?总不能强制百姓存钱吧,那怕是百姓会觉得官府别有用心,反而更不敢存钱了。”
朱七牛笑道:“很简单,免除存钱费,还给百姓利息。”
“哈?他们来存钱,我们费时费力帮忙保管,不收费就算了,还给他们钱?”
“这其实很正常,毕竟我们还在放贷赚钱,而我们放贷用的钱是谁的?如果百姓的钱存的够多,那我们放贷用的钱就是百姓存进来的。
换言之,给存钱的百姓利息是放贷所得的利润分成。
简单来说就是,用这种方法减少市面上不流通的钱币的数量,同时减少朝廷的放贷收益,把减少的这部分收益分给百姓,让他们去消费买东西,间接推动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银钱往来、存取、放贷。”
孟毓崇能被选做出纳清吏司郎中,在经济、货币等方面自然不是菜鸟。
以前周光当尚书时,便看出他的头脑灵活,因此多有关照、教导。当朱七牛点明关节,他又岂能想不明白?
越是理解的多,他的眼睛便越亮:“不愧是经济大家啊,朱大人三言两语就把财部的弊端给解决了。
难怪周大人之前对您那么推崇,难怪就连财部创建、货币体系等都是您发现并建议的,下官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朱七牛摆摆手:“哪里哪里,大家互相学习罢了。就拿周光大人来说,他总说他跟我学了很多,其实我也跟他学了不少。
从他一开始在溧水搞的官田制度,到他后来建议太上皇搞的状元街,都是在给我上课啊。
若否,我后来也想不出集中土地办农场和翻新城北的搞活经济的法子。”
孟毓崇道:“没想到朱大人对周大人也是如此推崇,这正是英雄惜英雄啊。”
“孟大人过誉了。咱们继续方才的话题吧。”
“是。”
“说完穷人存钱的必要性,我再讲讲银号目前富人存钱的局限性。”
“请朱大人指教,下官洗耳恭听。”
“通过方才的观察,我发现有钱人存取钱时有个怪异现象。”
“什么怪异现象?”
“他们只存大钱,只取小钱。”
孟毓崇疑惑道:“这有什么不对吗?他们赚得多,存的自然多,而做生意也好,干别的也好,总要找零,零钱便难免不够,来取点零钱周转也是正常。”
朱七牛道:“要取零钱周转,这自然是没问题的,可问题是零钱就是铜钱和碎银子,这两样东西都很重,取多了就得拿马车拉,极不方便。而大钱嘛,则一般是宝钞和金子。”
孟毓崇还是没明白朱七牛的意思:“大人可否说的更详细些?”
“好吧。我先讲零钱,零钱有两种,铜钱和碎银子,以洪武通宝来说,共分为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五种,一般最常用的是当一,也就是最小的那种铜钱。
铜钱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