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 第85章 改革稍成,大战将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章 改革稍成,大战将起(1 / 2)

张居正的制度改革,虽然影响力很大,但还是有其局限性。

在明朝,内廷、外廷有两套机构,并且完全对称。

外廷有内阁,内廷有司礼监;外廷有三法司,内廷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也有派往地方的镇守、守备太监……

张居正的改革,只能改革外廷,内廷他无权插手。

别说是张居正,就算是此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也没有权力改革内廷机构,必须等皇帝朱翊钧亲自改革。

此时的朱翊钧,也不过十几岁年纪。

在他即位之前,张居正便在南京开始了近代化改革。

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专门为他讲经筵的翰林学士,教给他的各种学问中,不但有原本的儒家经典,还有各种先进的科学知识。

在培养朱翊钧的过程中,张居正也将近代化改革的内容教给了他,还让他知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各种新奇玩意儿,让这位少年天子对近代化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再加上,张居正在外廷的改革,已经将各种改革人才都培养了出来。

等朱翊钧亲政以后,改革内廷制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仅仅是内廷,张居正的制度改革,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改到。或者说,是他故意绕过去而没有改的。

在军队上,有皇帝直辖的、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亲军二十六卫,有勋贵掌握的南、北两京的京营没有裁汰;

在法律上,并没有禁止人口买卖、废除奴婢制度,《大明律》中的连坐、罚入教坊司等,也还没来得及取消;

在地方上,在撤销西藏都统使司之后,虽然往西藏省委派了巡抚,但也没动西藏地方的“噶厦”制度……

这就导致,内阁派出的西藏巡抚,不但要监督西藏省级议会和西藏省政府,协调西藏国防分部、司法分部与西藏省政府的关系,还要监督统治西藏大部分地方的“噶厦”。

而原本任西藏都统使、挂征西将军印、统领驻藏明军的北京勋贵,便卸下了这个职责,专心统兵。

五军都督府,原本是用来给掌握兵权的勋贵或武将安排虚职的。虽然没有实权,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改革成军府之后,变成了只要通过军科科举,在新式陆军、海军中任职,或者在总参谋部之类了部门任职,就能进入。

而勋贵虽然还是可以担任军务大臣,但却依旧只是虚职,只能掌管京营,不能指挥新军。

好在勋贵中也有认识到旧军已经落后于时代的人,并没有太过反对。

由北京勋贵挂征西将军印统领的驻藏明军、由黔国公沐昌祚挂征南将军印统领的海西明军,还在他们的支持下,整编成了新式陆军。

而亲身经历过鸦片战争的南京勋贵,更是主动改革,将南京京营也改造成了新式陆军,只是不归陆军部管辖。

与勋贵无关的明朝卫所兵,包括防备沙俄的北军精锐,包括守护东南沿海、西南边境的南军精锐,全都被整编成了新军。

他们原本就是最先一批装备了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先进武器的旧军,且拥有实战经验,是明军主力。

经过整编后,这些原本的旧军精锐,自然能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

旧军里的各级将校,包括李成梁这种级别的,全都需要进入武备学堂或军事学院,系统性的学习近现代军事知识,通过考核后,才能重新担任整编后的新军军官。

这些旧军将校,虽然一开始有些怨言,但当戚继光训练出来的新军在演习之中,一次又一次轻而易举的打败他们率领的旧军之后,便都无话可说了。

这些整编成新军的原北军、南军精锐,以及刚刚训练出来的新军,经过几年的训练之后,很快便投入了一场大战。

而这场大战,不但用实战检验了明军的改革成果,还用铁与血的交织铸造了华夏近现代军队的军魂!

1856年,万历八年。

在英法联军用新技术取得的优势之下,哪怕陈旧落后的俄军再顽强,也无法取得胜利。

因此,在这一年,俄国不得不承认战争的失败。

二月二十四日(3月30日),参战国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奥斯曼帝国、撒丁王国,以及提出“维也纳四点”方案的奥地利帝国,在巴黎和会上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签订了《巴黎和约》。

克里米亚战争,终于以俄国战败落下了帷幕。

然而,这一场战争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

战争中,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战后便着手进行农奴制改革与军事改革。

与此同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堵住了俄国向西发展、开拓出海口的通道,俄国便把目光转向了东方。

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获胜的英法联军,此时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英国想到了13年前与中国签订的《仰光条约》,让他们割地赔款,便想用此次战争中检验过的新技术打败明军。

法国作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化国家,也想要开辟海外殖民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