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州与豫州交界处有一大河名曰上清河,横亘其两州交界处。上清河宽阔处达百丈绵延不尽,窄处水势湍急波涛汹涌,卷起滚滚黄沙让人观之惊心动魄。
在上清河下游水势平缓处有两个县隔河相望,东侧的清河县属豫州地界,河西的金沙县则归雍州管辖。两县隔河相望,经贸往来全靠摆渡船只。
这日,河东侧远远走来一年轻男子站在渡口处招呼船家摆渡过河。那男子约摸十八九岁年纪,穿一灰布棉衣,头发散乱,满脸风尘。
男子背上背着一女童用棉辱裹着,只露出一双活灵灵的眼睛满眼好奇地看着宽阔河面上的船只。岸边一摆渡的老者过来招呼与男子商讨船资,男子缴了十钱船资背着女童上了船后,老者说:“等多几人来了一并走。”
等了多时便又来了三个乘船过河的,一对夫妻模样的约四十几岁年纪,还有一个约二十四五年纪的修士。
行船上老者与众人攀谈,知道那对夫妻是回乡探亲。又问那修士打扮的年轻人,那人却盘腿坐在船首闭目不答,一副高人姿态。撑船老者觉得无趣又与背着女童的男子搭讪:“小兄弟从哪儿来的?”
“豫州。”
“豫州?这么老远的来这雍州却是做什么?”
“访亲。”
老者哦了一声说道:“唉,近年雍州天灾连连雍州百姓多流离失所,尤其今年下半年滴水未降老百姓都快过不下去了,你来雍州访亲来的却不是时候啊。”
边上那个约四十年纪的男人说:“既有灾荒朝廷拨下救灾粮饷减免税负便是,百姓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吧?”
老者道:“救灾粮饷?呸!我们的皇帝陛下只顾修仙寻那长生之道呢,每年倾举国之力购得无数名贵药材炼丹所花的银两不计其数。国库怕是早就空了,不巧立名目增加税负都谢天谢地了,哪还有钱来赈灾?”
那男人又说:“皇帝虽然痴迷于长生之道不问朝政,但是那满朝文武如若有一个顶用的也不至于闹得民不聊生。作为臣子不能为君分忧乃是失责。”
老者闻言警惕的朝左右看看,好似怕被什么人给听到似的,压低嗓音说:“谁说没有忠臣良将的?可是自从皇帝把朝政交给监国之后,那些敢在朝堂之上冒死进言的忠臣义士一个个落得个什么下场?”
男人还想再争论些什么,但是船已靠岸只得止住与众人一同下了船。坐在船首的男子手掌一撑,整个人与飞鸟似的飘身上岸,船体纹丝未动。
背着女童的男子看到这一幕思忖,这人怕是有个三阶凝神的修为了。然后他将女童重新背负着下了船朝岸上走去。
上清河西人明显比东岸多了不少,原因不因别的,只因这些绝大多都是因为受旱灾影响,想到豫州逃难的难民。只看穿着一个个都是衣衫褴褛形如枯槁,更有许多人在这初冬时节仅仅穿一件单衣站在岸边瑟瑟发抖。
而雍州府衙怕这些灾民聚众闹事派兵把守着渡口,凡是要渡河到豫州地界的先交雍州府衙兵税,兵税按人头算,渡一人十文,不分童叟,而豫州到雍州则无需赋税。只是,那些摆渡的船家渡一人才收取十钱,可见这些贪官污吏的生财之道有多丧尽天良。
河西吵吵嚷嚷的声音立马引得躲在被褥里的女童四处张望,她伸出手掌拍着男子的肩膀脆生生开口说:“谨言,那里有人打架。”被称作谨言的男子顺着女童指的方向看去。
原来此二人便是化名为苏谨言的项云与化名苏小怡的张灵儿。项云化名苏谨言一是怀念苏白,二是要告诫自己谨言慎行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不可暴露。
张灵儿的名字则是因为本是自己的小姨,奈何自己比她大太多,叫她小姨难免让人觉得怪异,于是取个谐音两全其美。
苏谨言顺着小怡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两个兵丁与一女子在争夺者什么物什,那女子死死抱着怀里的东西不撒手,哭泣声远远传来。
苏谨言本不想多管闲事惹是生非,但是背上的小怡拍着他喊到:“谨言谨言,快去帮她。”苏谨言无奈只得来到那两个兵丁前面喝道:“住手!光天化日之下,你们身为朝廷兵甲不护百姓就罢了,竟还欺辱百姓,好大的胆子。”
那两府兵突然被喝声吓了一跳,转身一看却是个十八九岁的半大小子。顿时就硬气起来:“奶奶的,老子在捉拿窃贼,关你屁事?给老子滚一边去,不然老子一并将你抓了。”
那趴在地上死死压住身下之物的女人哭叫说:“我不是贼,这是我的东西。”
苏谨言这才仔细看那女人,她大约不到三十岁年纪,柳叶眉丹凤眼,唇红齿白面如桃花,脸上扑一层淡妆,此刻却被哭花了。身上一身貂皮对襟棉袄也沾满了灰尘,盘在头上的青丝也因为拉扯而散乱的挂在脸上。
那两个府兵见女子反驳恼羞成怒,一脚踢在女子腹部,那女子吃痛伸手阻挡,却被那府兵钻了空子一把扯过女子身下压着的物件。原来是个琵琶。府兵见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又丢了回去,口中骂骂咧咧说:“真他娘的晦气。”
不想,他丢的时候太过用力,那琵琶砸在一块石头上破了个洞。然后一个圆溜溜,绿油油的珠子从琵琶里滚了出来。另一个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