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农民阶级其实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总结起来大致有四点:发展上没有长远目标、治理上缺少纲领、思想上没有科学、组织上没有核心。
这也就导致了单一的农民阶级是无法建立新王朝的。农民起义要想成功就必须和地主阶级合作才行,就比如朱元璋的成功就是农民起义军和地主阶级合作最终得以改朝换代的典型例子。
自古以来的读书人都知道单纯的农民起义是无法成功的。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当时的统治阶级还愿意欢迎李自成的原因。
因为那时的所有人都认为,一个已经有实力攻破大明帝国首都的强悍政权一定会学习朱元璋和士绅合作共治天下。
却不想!这位李闯王并不想做朱元璋,他只想做黄巢!进城之后李自成就将这些大明的统治阶级杀了个遍。
从那以后,大明的士绅就都知道了。李自成当不了朱元璋只能当黄巢,他无法改朝换代只能对士绅们的统治基础进行破坏。
于是,在明末才会出现南明和清军一起打农民军的奇葩景象。
钱绍虽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但他却是一个足够勤勉的人。在无数次的案牍学习之中,他也发现了农民起义是无法成功的。
而当钱绍知道路旭苛待读书人的时候,他就认为路旭也是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
从此,钱绍对路旭的定位就是一个最后注定会失败,但是在失败之前一定会造成极大破坏力的农民起义政权。
在钱绍的想像之中,此时的秦凤路应该是一派地狱景象。
从历史事实来讲,农民起义军具有的另一个共性就是无法恢复生产。
大部分的农民起义军在乱世的时候都会喊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他们中的很多人也确实会这么做。
但是几乎所有的农民军都会对他们所在之地的生产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农民军的常规打法就是到一个地方之后“抢地主”,抢了之后裹挟民众扩充自己的实力,然后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
这也是黄巢和李自成这样的农民军领袖最为受人诟病的地方。因为他们确实破坏了生产,也给当时的民众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但是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就像人很难拥有超越时代的眼光一样,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人同样很难拥有超越阶级的眼光。
这就像宋江,在他还是一个小吏的时候,他能在江湖上拥有莫大声望。但是他这一生所能看到的最美好也最让他心心念念的未来,就是当个体制内的官员。
包括最后他死心塌地的加入了梁山一伙儿,也不过是他发现了招安这一条曲线当官的道路而已。
最后他也确实是成功了,虽然他最终死在了成功之后。但是他依然算是成功者,只不过他所身处的阶级和他所能掌握的资源决定了他也就只能到那里了。
这同样也是黄巢和李自成面临的问题。你不能指望他们突然就开了窍一下子从过一天是一天的人,变成一个拥有长远的经济眼光,可以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甚至可以在乱世之中在生产资源被大量破坏的情况下,还能恢复经济、恢复生产的人。
这根本不可能!
而历史上记载的农民军治下的民众生活现状,就是钱绍眼中秦凤路应该有的现状。
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民众被农民军裹挟只会破坏,实则毫无希望。
钱绍甚至觉得,自己的到来极有可能会成为救世主一样的存在。
可等他到了秦凤路他才发现,事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路旭治下的秦凤路不仅没有一丝民生凋敝的样子,反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地理上来讲,汴梁和秦凤路几乎是在同一个纬度上的。从汴梁到秦凤路,只需要顺着黄河一路向西穿过京西北路和永兴军路就能到达秦凤路。
钱绍就是走的这条路,他进入秦凤路的第一站就是秦凤路最东边的凤翔府下辖的扶风。
这里曾经先后成为闻元忠和右贤王大规模驻军的地方。
扶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战略要道,只要占据了这里就可以一路顺着黄河逼近汴梁。
也因此,在闻元忠的原始设计之中这里应该是他和右贤王决战的地方。
事实上,他也确实曾经在这里和右贤王打过。但是因为景隆皇帝的阻挠,闻元忠最后的一切备战行为都成了笑话。
他人也退出了秦凤路。
然而,他是退出了秦凤路。可那时的右贤王却没有,右贤王曾经长时间在扶风驻军和东面的闻元忠对峙。
毫不夸张的说,扶风就是在战争之中被北庭大军占据时间最长的城市。
理所当然的,这里也理应是被北庭人搜刮的最为彻底,民生最为艰难的地方。
当初路旭接手的确实是这样一座城市。说那时的扶风十室九空那时一点都不夸张的!
不过和古时候那些乱世刚刚结束时的十室九空不一样的是。乱世刚刚结束之时的十室九空那是真的十室九空,那时的天下人力确实已经被耗尽了。
可路旭接手的秦凤路不是。虽然北庭人确实把秦凤路祸害得很惨,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