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哥是皇帝,却也是亡国之君> 第564章 控制人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4章 控制人口(1 / 2)

而目前,北陈人口已经达到了四千五百万左右,而耕地数量为三亿三千多万。

虽然说,北陈还有一些地方可以进行耕地开发,但是剩下的地方,耕地开发的价值不大。

一片地区,能不能成为耕地,是有一定的地理环境要求的。

比如说,耕地附近要有河流湖泊,这样可以为耕地提供一定的灌溉,再比如,靠近河流湖泊的耕地还要不容易一下雨就被水淹。

因为干旱和洪水,一直是耕地最大的两个天灾。

而原本北陈虽然在国土面积上,和南梁相差不大,但是在可耕面积上,却和南梁相差不少。

目前,北陈拥有的六又三分之一个州里面,凉州,沙州,并不适合作为农业产区。

北陈占据的兖州地区,又是以山地为主,虽然种植有粮食,但是因为面积有限,所以产量也不高。

而,甘州和青州,虽然不像凉州和沙州一样,不适合耕种,但是甘,青二州,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并不适合作为耕种地区。

所以,严格算起来,北陈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瓜州,甘州,青州以南,以及刚刚占领的西州中部地区。

以北陈如今拥有的国土,可以开发出三亿三千多万亩耕地,事实上,已经是接近极限了。

在没有更加高产的农作物之前,王华估计,以北陈原先的四州之地,养活五千万人口,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一旦人口继续增加,那么耕地的数量便会不足。

虽然说,目前,北陈人均耕地还有七亩多。

但是,这七亩耕地并不算多。

毕竟,不可能所有耕地都可以种粮食。

农民至少还需要把一部分土地留出来,种植棉花,芝麻,麻类等作物。

毕竟,人除了要吃饭,还需要穿衣等其他需求,所以七亩耕地一人,并不算过分。

何况,就算七亩地都种上粮食,以北陈的粮食平均产量来计算,大约也只有八百斤粮食左右。

八百斤粮食,除去缴纳的赋税和售卖换钱以后,八百斤粮食还有多少?

所以说,就算目前,北陈已经不缺那九十万贯的丁税了,王华依然不愿意取消人头税。

因为取消人头税的后果,王华曾经所在的世界,已经演示过了。

华夏历代朝廷,唯有大清取消了人头税,而人头税取消以后,清朝的人口便开始快速增加。

为什么清朝的人口会增加的如此迅速,要知道,在清朝以前,华夏的人口一般都维持在一亿以下。

其实造成清朝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人口增加的国家政策。

当然,人头税的消失,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头税没有了,百姓对于生孩子这件事,便没有了负担,只要可以养的活动,便会拼命的生。

因为农民认为,人越多,可以种的地也越多。

但是人口增长过快,而土地无法跟上,便会导致耕地数量不足,粮食不够的这种情况。

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朝时期,耕牛数量的减少。

按照理论来说,清朝人口增加,同时开垦的土地也变多了,耕牛数量应该有所增加才对。

但是,实际情况是,清朝的耕牛数量,是下降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和人口增加有关。

因为人口增加过快,耕地无法满足人口增长,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耕种,农民们开始放弃耕牛犁田,而是选择人力翻地。

因为要养活一头耕牛,起码需要接五亩耕地放弃耕种,转而用来饲养耕牛。

所以,如果一个五口之家拥有二十五亩耕地和一头耕牛,那么其真正能进行耕种的土地,其实只有二十亩。

另外五亩要用来饲养耕牛。

同时,不再使用耕牛,便会增加农民的劳动力度,为了缓解这种劳动力度,农民想的办法便是增加人员。

而增加人员的办法便是生娃。

但是农民很难弄清楚,在耕地无法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一户家庭只会越生越穷,越穷越生。

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很多人都说,清朝人口快速增加,是因为番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的广泛传播。

但是,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虽然说,番薯,玉米在明朝便已经进入了华夏,但是番薯玉米,一直到清朝中期,都没有得到全国性的普及。

到乾隆中期,全国玉米加番薯的产量,连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五都不到。

而真正让华夏百姓吃饱饭的,并不是番薯,玉米,这些作物,而是双季稻的普及。

双季稻,即一年可以种植两次。

水稻固然在华夏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一直在宋朝以前,华夏水稻的产量其实一直不高。

直到宋朝从越南地区,引进了产量更高的占城稻,水稻的产量才开始大量增加。

这点从宋朝的人口数量也可以看出。

宋朝以前的华夏王朝,基本没有人口可以超过八千万的朝代。

即使是唐朝,登记在册的最高人口数量不过八千万而已。

但是要注意一点,此时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