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陈财政这一块,王华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不,应该说,增加北陈的财政,王华还是有一些办法的。
比如说,王华可以让蜂窝煤,各种罐头产品成为专门的国家销售。
售卖所得,收归国库,这样便可以有效增加北陈的财政收入。
而且除了蜂窝煤和罐头这些东西,王华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可以拿出来,作为增加北陈财政收入的手段。
但是这些手段都有一个前提,需要时间。
大量增加财政收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大量财富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对于财富而言,在生产力没有突飞猛进的情况下,财富的量是有限度的。
如果不想通货膨胀把自己玩死,那么就必须让目前有限的财富流通起来。
这样才可以增加北陈的财政收入。
而在北陈短时间无法大量增加财富流通的情况下,如何增加北陈的财政收入呢?
很简单,让南梁的钱,流入到北陈,那么北陈的财政收入就可以大幅度增加了。
而对于这个方面,王华已经有了计划。
“回陛下,如何增加财政收入这块,臣已经有了两个办法,其中一个为明 ,一个为暗!”
陈希晏没有想到,王华对于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居然有两个。
于是问道:“是两个什么样的办法。”
“陛下,我先说明的那个办法。”
“此次我军在草原上缴获大批的牛羊,如今已经确定,牛将作为耕地和拉车的牲畜,会分散到国内各地。”
“而羊,则是会被做成羊肉罐头,提供给军队,以改善军队的伙食。”
“而除了大量的牛羊以外,此次我朝还在草原上获得了十余万匹的马匹。”
“而增加财政的方法便是把这些马,都卖给南梁。”
听了王华这个办法,陈希晏当场瞪大了眼睛,说道:“王华,你知不知道自己刚刚在说什么?”
“陛下,臣非常清楚,向南梁出售大量的马匹。”
“你还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应该清楚,出售马匹给南梁,相当于资敌。”
“我北陈大军多年以来,之所以可以在对南梁的战争里面,胜多败少,靠的便是比南梁强悍许多的骑兵部队。”
“依靠骑兵,我们可以在正面战场上取的战争的主动权,依靠骑兵,我们可以经常切断南梁的粮道,依靠骑兵,可以才往往可以以少对多。”
“你现在要让南梁拥有大量的马匹,这相当于补齐了南梁最后一块短板。”
“以后我北陈再和南梁交战,骑兵将不再是我们的优势。”
“十几万匹马匹,起码可以让南梁增加五六万骑兵了。”
“如此,在战场上,我北陈的优势将被大大减弱。”
“陛下,我既然提议卖马给南梁,自然是有自己的考虑。”
随后,王华将北陈突然之间增加十几万匹马匹的坏处告诉了陈希晏。
当陈希晏听过以后,也认为王华说的很有道理。
马匹过多,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毕竟养马消耗颇大,本来北陈的财政便已经捉襟见肘。
如果突然之间需要多养十几万匹马,数万骑兵,那么不出意外的话,北陈的财政将在短时间内迅速崩溃。
而朝廷财政崩溃,造成的影响可能比南梁多了几万骑兵更加严重。
比如,为了新养几万骑兵和十几万马匹,北陈必须拿出更多的钱。
但是在没有大规模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北陈根本无法拿出如此多的财政用来供养几万骑兵和十几万匹马匹。
那么这时候,骑兵也已经组建了,马匹已经下发了,再想取消,便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北陈面对一个情况,国库没钱。
而国库没钱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万一这期间,北陈发生一些大事,比如出现旱灾,洪灾之类的事情。
那么朝廷无力赈灾,势必造成民变。
而民变又需要朝廷花钱。
但是这时候财政已经拿不出钱了,那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税。
但是税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加的。
一旦加税,可能又会激起更大规模的民变,随后朝廷又需要更多的钱来处理。
从而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为了解决民变,而增加税赋,但是增加了税赋又容易导致更大规模的民变。
而民变更加广泛的情况下,只能再加税,如此往复。
所以陈希晏发现,王华说的非常有道理。
以如今北陈的财政,超过十二万的骑兵部队,已经足够了,确实不需要再增加了。
“而且陛下,你认为南梁得了马匹,便可以快速形成战斗力吗?”
“南梁的地理环境,其实并不适合草原马生活,相对于南梁的环境,草原马更喜欢在北方生活。”
“人尚且会因为南北差异而导致水土不服,何况是马。”
“所以草原马抵达南梁,必定会有大批马匹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出现疾病。”
“马匹病死必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