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0章 去定远(1 / 2)

东营省,多山多水。

而周江境内的定远县,更处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

旁边是大江支流,但凡夏季雨水充沛些,就必然泛滥成灾。

因洪水缘故,县内的这些村庄,几十年来,伴着每次洪水,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有些是整体搬迁,还有的,被洪水冲走,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当然,这些洪水,指的是早年间。

解放后,经过一代人努力,定远发洪水的次数,极少了。

尤其是十年前,定远上游修了个大水渠,已经很久没发过水了。

十多天前。

唐妈妈在电话里得知,有个侨胞老人回定远寻亲。

老人自称,当初是住郑白桥的,许是年纪太大的缘故,已记不清当初的名字了。

唐妈妈听后安耐不住,忙请假,,抱着一丝希望的和唐爸爸赶来。

到这,得知老人在随行人陪同下,去了离郑白桥原址一个较远的村子打听,寄望能找到一些当年亲人信息。

定远县,本就偏远,地势又多山陡峭,算是周江最贫穷的县城。

辖下的村庄,如果唐爸爸唐妈妈曾经去过长溪。

就会发现,这里和长溪的农村,有的一拼。

往那个较远的农村去,多为山路,且崎岖蜿蜒。

路上拦不到牛车啥的,更没别的交通工具。

两人几乎步行一天,才赶到那村子,终如愿见到了那个老人。

唐妈妈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这老人名字,但能模糊记起,老人当年就住郑白桥的村东头。

至于别的信息,就不得而知。

毕竟那次发洪水时,她岁数还小,只是勉强能记事。

抱着一番希望,最后,仍是落空。

两人到村子,天已经黑了。

于是,打算借宿一晚,第二天再回县城。

却不料,半夜被村里人紧急叫醒,说上游水渠的大坝塌了。

刚跟着村民转移,裹挟碎石灌木的洪水就抵达,将这小山村整个淹没。

几乎复刻了郑白桥的情形。

幸好,村里提前收到消息,又有干部组织撤离,这才没造成什么重大伤亡。

饶是如此,因为洪水来的太快,转移之中,难免有不少人受伤。

唐爸爸就在其中。

两人是借宿住在村尾,跟着最后一批人离开,恰好被洪水扫中,得亏旁边村民及时救助。

胳膊都受了点伤,比较重些的,是唐爸爸的腿被划伤。

之后,被暂时安排在附近村子休养。

两人想到。

从县城出发前,给女儿打过电话,还算了日子,提前告知回家时间。

怕女儿担心,就托一个村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给女儿打个电话,告诉在这边的遭遇。

当然,伤势什么的,都尽可能淡化了。

可没过几天,女儿就风尘仆仆的赶至。

亏女儿身边有个放心的人陪着。

其实。

等唐怡赶到这小山村,唐爸爸的伤,就好的差不多了。

都打算好了,再休息几天,就启程回楚湖。

亲眼见父母安然无恙,一路焦虑不安的唐怡,终于放下心。

马上,又为难起来。

按照日程安排,过几天,她就得主持厨神大赛的半决赛了,对宿阳电视台,也算是重大事项。

而且,这一届比赛,整个赛事都是她主持的。

倘若让同事临时代替上台,怕会出纰漏。

更重要的,这大赛,对于某个家伙的公司宣传,也至关重要。

秦向河则认为,主持这次的大赛,可是唐怡难得的好机会。

只要表现出众,获得台里认可,很可能像上一届的主持人一样,调到海沙去。

海沙毕竟是楚湖省会,那里还有省电视台,以后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想着,唐爸爸最多再休养个三、四天,就能启程了。

而他的脚,一路跑来这村子,也有点疼,正好在这边一起养养。

到时给老两口送上车,他呢,则转道南宁,看看白鹿去。

毕竟东营接邻青州。

那么近了,怎么忍住不去找白鹿。

何况这都好久没见了,想念的紧。

于是,就让林四丫先陪唐怡回楚湖,到时,再直接去南宁和他汇合。

两天后。

定远县城。

秦向河预先让村里人,去镇上给雇了辆小货车,拉着他和唐爸爸唐妈妈,绕远路去定远。

路是远多了,好在,不用三人走路。

只是等车上路,他就有点后悔了,颠簸的,跟坐了一路的蹦蹦床。

早上出发,等到县城,已是下午。

这时间,早没车去周江了,唯有明天再出发。

到县招待所,说已经住满了,只能另外在街尾找了一家很小的旅馆住下,也是定远除招待所,唯一的一家旅馆。

条件的话就不用赘述了。

反正,闭上眼也是能睡的,好在只用凑合一晚上。

傍晚。

唐妈妈扶着唐爸爸从旅馆出来,到了斜对面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