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皇后的家属就出宫回家了,因为宫中制度规定,外来人员不可留宿后宫。今夜我还是留在皇后宫中。
皇后对我说实在抱歉,未能劝父亲支持皇上。
没关系,现在的结果就很好了。
我对皇后说,我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能让你以及以后我们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将来,不再需要忍受各种委屈。
皇上,臣妾明白您的苦心。我一定会尽力说服父亲支持皇上的。同时我也会在太后面前多说您的好话。
我说道,别让太后知道我有其他的想法,只是说说我与你的事就好了。
臣妾知道的,臣妾自有分寸。
今夜继续在皇后宫中,早晨,吃完早饭后去上早朝了。
这段时间,太后逐渐退入幕后,但朝中大事皆先禀告于太后,然后再传到朕这里。朕明白太后没有理由继续把持朝政,但所有重要的职位都是太后的。
我现在是无人可用,无权可施。
昨日与国丈商量的事,今日有大臣提起。问该怎么处理?
随后我就假意问谁愿意自荐?谁能担当?
没人回答,我就说既然如此,那就让国舅来吧,国舅年轻有为,能力出众。
正坤连忙接过旨意,然后拜谢我。
之后,有朝中大臣提及日本目前的情况,以及对朝鲜的入侵,然后说到可能对大清造成危险。
另一派说日本弹丸小国,并不敢侵扰我国土,随后又有大臣提出明末清初时期的倭寇。
但朝中大多数都选择轻视日本,觉得日本并不会对大清造成威胁,也不敢侵扰大清。
而此时的我,很明白,日本在1894年将会对中国发起甲午战争,而且以大清惨败为最终结果。
虽然我知道结果,可我也没说什么,毕竟此时我没有任何权利而言,说的话朝中也是阳奉阴违,因此也就没有过多言语。
此时的朝中,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效忠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另一派则是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洋务派。经过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始终觉得日本不敢侵扰大清,而且北洋水师对外号称亚洲第一海军。所以盲目自信。
当下,情况越来越严重。
今年是光绪十六年,也就是1890年,时间紧迫,原本还想着等到戊戌变法的时候再想办法夺取政权。而现在,甲午海战迫在眉睫,如果在我面前甲午海战输了,那必定很难弥补这个腐朽的王朝。
目前,我却没有可用的忠臣。
我在前世的记忆中,我觉得左宗棠可用,他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是始终忠君报国,当时力主收复新疆,千里行军,只为了保家卫国,抬棺出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觉得他一定会支持我,辅助我,我有些大喜,后发现他已经在1885年病逝,非常遗憾。
之所以没有想李鸿章,那是因为他目前大权在握,而且也是洋务派的首领,态度坚决,很难说服他。
朕想了想,目前有一个可以帮助我,那就是恭亲王奕䜣,虽然光绪的记忆中他很害怕这位伯伯,可他也是朕的支持者,没有他,朕是无法当上这个皇帝的。而且如果获得恭亲王的明确支持,那朝中便会有很多大臣都会跟随支持朕,那这将会是我这次唯一的机会。
进入下一个议题,有大臣上奏说,英法俄递交国书,希望扩大通商口岸,在内地建厂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就有大臣疯狂大骂,欺我大清无人。
坚决反对,必须拒绝。
可保守派的大臣又说,如果拒绝,恐怕会带来战争,以目前现状,我们没有任何实力在打,而且也打不赢。
李鸿章说,打我们是打不赢的,可我们可以尽力用谈判的方式拖住他们,尽力避免战争,毕竟现在军库空虚,经不起大战。
我也觉得,目前就应该先猥琐发育,毕竟现在大清千穿百孔,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各地起义不断,还需要派兵各地镇压,因此现在不宜与列强开战。
朕决定,这件事交给中堂大人来全权处理。
李鸿章领命。
下了早朝,我在想如何说服恭亲王辅助我,给我支持,毕竟现在也就只有他能给我坚定的支持和具有实力的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