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赤蜀> 第七章:刘备的疑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刘备的疑惑(1 / 2)

刘备将信函拿起来仔细看了下,这信函上"急报"符印却是是蜀国紧急军情的象征,若非十万火急之事都不能随意加盖。

此时蜀军与东吴已经对峙半年有余都不曾有战事发生,刘备已经没有了过多的警惕之心。

难道曹魏在北方有新动作,此时来信不知道是何军情。

刘备带着心中的疑问,熟练地去掉蜡封拆开了信函,把身边的油灯往自己身边靠了靠,顿时光亮了几分,一行不算工整的隶体字迹浮现在眼前,通过潦草的字迹能看得出写字之人还不是很熟练。

在油灯的映照下,信中的内容大概是:

"父皇亲启,如今夏季方至,我军与吴旷战持久军心疲殆,军队连营数百里驻扎首尾不能相顾。兵法有云,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倘若吴军切断我军归路,再以火攻则我军危矣!父皇不得不防啊,儿臣建议……后面还有几段话。落款儿臣"禅"敬上。"

辨别了信中的内容之后,刘备稍加思索之后,将信件放在长桌之上,原本疲惫的面容不禁露出吃惊神色。

"这是太子的来信?"

刘备看到落款心中有了此想法,可是随后就被自己否定了,无论如何刘备都不能相信,自己的儿子刘禅能有这般见识,知子莫若父刘禅能有几斤几两他再清楚不过了。

可是谁又敢假借太子之名送信来,那是丢掉性命的大罪!

"难道是敌军的小计谋?"刘备不禁腹诽道。

随即站起身来,走向账外唤来今日送信的信使。

不多时,在油灯照应下一道人影在回到了账中,刘备从信使那里了解到,这封信乃是从永安方向送到的,至于是谁所写他并不知道。

刘备在账中来回踱步,思考了片刻,眉头紧锁。

此时他身边可以商议的人基本没有,丞相诸葛亮并不赞成此次伐吴,这与隆中对的东和孙权北拒曹魏的意见相左,因此被刘备留在了成都主要负责后勤粮草。

老将赵云留守江州以备后援,还有一些益州忠义之士的臣下劝谏不要伐吴,也被刘备以扰乱军心之罪下了大狱。

在庞统与法正先后离世。

如今随军当中算得上顶尖的战术型谋士也只有镇北将军黄权和有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谡的哥哥马良了。

黄权现在掌管水军,屯驻在夷陵附近。

马良则被刘备去武陵群上游的五溪地区说服五溪蛮王沙摩柯前来助战。

刘备也深知此次伐吴实属无奈之举,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可以说蜀汉元气大伤。

偌大的荆州被曹魏和东吴瓜分,连亲近的糜方傅士仁也都献城投降东吴,大量的军械钱粮也都也都成了敌军之物。

最重要的是荆州乃是刘备的根基,现在朝中大部分朝臣都是荆州的士族,丢掉荆州可以说是断了这些大臣的根。

刘备与关羽张飞又情同手足,关羽被东吴所害,孙权又偷袭荆州断了荆州派的根。

刘备若没有所行动岂不是寒了满朝文武的心。

此次如果能击败陆逊夺回荆州,以荆益二州之力又能重回隆中对所说: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已经年过六旬,再也不是那个意气风发越挫越勇的刘皇叔了,精力不复从前,越发的觉得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自己和后人留下一个稳固的蜀汉。

只是此刻刘备心中所想非旁人所能理解,如果和自己对脾气的法正还在兴许还能与其商量一二。

人影晃动,刘备缓缓弯腰拿起信件,仔细看了看后面的几段话,后面几段话的内容是几条军队部署建议。

面色凝重,闭目的分析了一下,如果战况真如信上所说,那蜀军必败无疑。

可如果是敌军有意送来误导自己,打乱蜀军的部署,岂不是中了吴军之计。

要想个万全之策才好,随后刘备心中就有了主意,拿起长桌上的毛笔往砚台里沾了沾,在麻纸上开始写了起来。

大约半炷香时间,刘备已经将信写好,又仔细的检阅了一遍,拿起随身携带的印玺盖了上去,把书信卷起塞入竹筒当中,用蜡漆封口。

一切准备好,刘备吩咐人连夜将竹筒送了出去。

……

秭归是东吴进入蜀地的入口,也是蜀军进入东吴的咽喉,吴蜀必争之地。

越过巫县和秭归之间的山路,再往前面就是相对平坦的平原了。

刘备攻占秭归之后,这里就派遣了陈式镇守,大概因为前一次汉中之战马鸣阁道败得太惨,这一次刘备没有让陈式再独当一面,只是和吴班分别率军驻守白帝城和秭归,看守城防,防止吴军袭击。

不过这也让陈式因祸得福,躲过了吴军火攻,得以顺利返回。

秭归城虽不大却肩负起屯运粮草军资的重任,衔接成都到夷陵之间的转运任务。

刘禅率领着千余人的队伍,一路沿着三峡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