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风起明末> 第二百八十八章:陷之死地而后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八章:陷之死地而后生(1 / 3)

襄阳城位于汉水之南,北挡汉水之曲、与汉水北岸的樊城隔江相对。</br>北临汉水,背依岘山,东北是桐柏山,东南是大洪山。</br>西北则是武当山的余脉,西南则是连绵的荆山山脉。</br>列山如屏、群峰对峙、构成了四边之屏障,一水纵贯、而隔绝南北两地。</br>襄阳城正介于介于秦岭山地与江汉平原的中间。</br>上游大部是山岭丘地不便行走,下游则有连绵湖泊,地势低洼。</br>一直以来在乱世之世,襄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br>据守襄阳,进之可以图西北,退之犹足以固东南者也。</br>襄阳城中守军并不多,如今不过只有六七千人在襄阳城内,更多的则是驻扎在汉水的北岸,靠近樊城一带。</br>除去跟随着陈望一起到来的四镇兵马此时全都云集在汉水北部,其余受到传召的明军大部分也都是住在于此。</br>左良玉麾下的兵马大多数其实也在汉水北岸,在襄阳城军营的兵马只有一千余人。</br>渡过了汉水之后,陈望便直接返回了中军大营之中。</br>杨嗣昌虽然到了襄阳,但是战事一时半会还打不起来。</br>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湖广虽然没有受灾,但是要调集到足够出征的粮食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br>“望哥。”</br>陈望刚走入了中军帐中,胡知礼便已经是迎了上来。</br>“汉中那边有消息了。”</br>“白土关外,这段时间有不少的流寇游骑出现。”</br>陈望眉头微蹙,解披风的手不由的慢了下来。</br>白土关其实就是平利城,后因平利县治卑洼,四面高山,旧城被河水冲塌。</br>重建后新城直接是在原先白土关的关城基础上修建,所以既可以叫平利县,又可以叫白土关。</br>军事上更多是自然还是称呼白土关。</br>从湖广进入汉中府有两条路,一条是北路,从郧阳府北部的郧县,过白河,洵阳、进入兴安。</br>当初高迎祥进入汉中府的时候,就是走的北路。</br>南路则是,从郧阳府南部的竹溪,经由白土关、金州、再到兴安。</br>这一次张献忠走的是南路,北部仍然在明军的控制下。</br>张献忠和罗汝才现在控制的区域还比较有限,势力仍然局限于郧阳南部。</br>白土关因为改关为县后,守备的力量也因此薄弱了许多。</br>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流寇为什么可以纵横来往的其中一大原因。</br>“流寇往走平利走?”</br>跟着陈望一起进入军帐之中的陈功也同样皱起了眉头。</br>“张献忠和罗汝才他们应该不会想是从汉中入陕吧?”</br>“他们几次都在汉中吃了大亏,怎么还会想到往汉中去?”</br>陈功解下了防风的披风,而后走到了军帐旁侧悬挂的地图之前,继续说道。</br>“陕西打了这么多年,都已经是烂的不成样子了,这些流寇一个个就这么想回陕西?”</br>说者无意,但听者却有意。</br>陈望眼神微凝,陈功所说的话,让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br>历史上,再崇祯十二年,张献忠、罗汝才等营复起之后的进军路线和情况,那些相关史料的史料陈望以前都看过,自然是记得。</br>张献忠和罗汝才两人合营之后,在罗猴山击败了左良玉后,吸纳了大量的流民,然后便开始统合麾下的兵马,整编部队,同时联系各地的流寇起兵重反。</br>而后张献忠和罗汝才合兵进取,经由白土关、平利,进攻汉中府东部的城池兴安,似乎是想要从汉中府再度入陕。</br>按照原本的进程,张献忠和罗汝才进往兴安的企图被明军提前得知,而后新任的三边总督郑崇俭带领贺人龙、李国奇等营一路急行从北部的郧县,过白河,走北路进入汉中府。</br>在兴安受挫之后,罗汝才仍然留守房县、而张献忠则是北上南阳。</br>陈望原本也是这样以为,所以派出军兵联络,想要提前得知张献忠、罗汝才的动向,然后提前布防。</br>汉中府内东部一带都是兴安守御千户所的防区,当初高迎祥凌斌攻破了除了兴安以外的东部所有城池。</br>在击败了流寇之后,陈望便借着职权的便利,让兴安的守御千户杜武刚去趁机圈地,趁着那些地主乡绅被杀的真空,不仅收回了兴安守御千户所原先的田地,甚至还在其基础上填了许多的新田。</br>而后杜武刚又广收流民,将其勾为军户,扩充千户所,还有开矿通商,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br>这些事情背后,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