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第 38 章(2 / 3)

“唐小丽。”远远的有人在喊唐小丽的名字。

“哎,姐。”唐小丽冲唐小娟挥挥手。

“学礼,你好啊。”唐小娟原本是站在马路对面的,避开了开过去的公交车走了过来,刚才远远就看见小两口站在校门口聊,她下车了还在聊,她等过马路都等了好几台车了,看见两人还在聊。

给她牙酸的呀,这都结婚多久了还跟搞对象的小年轻一样。

韩学礼:“刚才跟小丽在说店里面的事情呢。”

唐小娟摆摆手:“没事没事,你们说嘛,我也没什么着急的事,小丽找我去陪她签合同,我来找她。”

对着大姐,韩学礼总算是能露出点笑容出来,彬彬有礼的说:“小丽在羊城这段时间,多亏了大姐跟那些朋友,我该请大姐吃个饭。”

这大学生,还真是有礼貌。

唐小娟瞧着韩学礼,总是越瞧越欢喜,每次见到她都是“大姐”“大姐”,叫的跟亲大姐似的,比自家那两个小牛犊子都亲呢,她也是丈母娘看女婿的心态,越瞧就越欢喜。

姐妹两个辞别了韩学礼就往车站那边去。

签合同就是走个过场,车站这边负责招商的是办公室,统一管理着车站外面的两溜商铺,跟车站里面的位置,车站里面就没承包给私人,但不管站内经营的摊位,还是出租出去了的摊位,以及站内卖盒饭和零食饮品的,都属于给车站职工谋福利的部门,除了部里面下拨的拨款,单位发福利全都靠着经营上的盈利。

工会已经打了招呼,合同很顺利就签下来了。

唐小娟挺替妹妹高兴,跟着去了店里就叨叨上了:“这地方就这么大一点啊。”

这五块钱能租到一个大单间的时代,两百块怎么租车站的地儿就这么大点,唐小娟用形象的语言比喻:“比裤衩子都小。”

让人忍俊不禁。

“别看就这么一点点地方,那多少人抢着要,况且门口就是下水井,还有自来水接进店里,做餐饮刚好合适。”

唐小娟扫了一圈空荡荡的店面,瞬间估算出办公室那帮子人每年能赚多少外快,摊到员工头上的福利又有多少:“光这么小一家店面一年租金就两千四呢,啧啧啧,车站可真是会做生意,包出去又不用招人,每年还能往回拿钱,这生意算盘打的杠杠响的,车站工作人员才多少啊,算上跑乘务的有几个人?”

那些坐办公室的肯定要抹一层油水的。

唐小丽却是很满意,总算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铺面了,二十年合约定死就不会涨租,这店铺的高度比较高,这种设计是为了空出来楼上给店家当仓库用,很多店也是这样使用的,楼下面积紧张只摆了一些卖的东西,用的都很紧凑。

楼上还有两扇小窗户,可以通风,晚上如果要雇人,可以睡上头守店。

只是上层空间稍显得狭小,还有些吵。

至于再上头就是人行天桥靠车站的一端的延长,也就是说这些铺子在天桥下头。

姐妹两个看过以后就各自回家。

唐小丽第二天早上一早起,转身去找了杨浩说拿货的事儿。

租店铺的事情跟杨浩一说,杨浩听到羡慕不已:“东西简单,你拿货多的话我还能再算优惠点给你,比市面上价格低两成,对了我听说你丈夫是农村的,是不是这回事啊?”

旁人打听这事儿,用一副看笑话的口气。

杨浩则不然,又不好像是单纯问问。

唐小丽:“是啊,当初我下乡到了粤东,就嫁当地了,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事儿来了?”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外头走着,杨浩在这种单位倒腾东西,不太合适。

唐小丽打量杨浩身上这一身行头,脚底踩着的都是耐克,这样的生活靠着一点死工资可能办不到,他可能比之前更洋气了些。

杨浩说:“现在咱们羊城不也鼓励自由交易嘛,你们那里不交公粮了?”

“要交农业税,拿粮食抵,早稻米跟晚稻米价格不一样,现在有杂交水稻,又是自家种地,比以前在生产队要上心多了,所以农民手里的存粮倒是比以前要多,剩下的留一部分自己吃,一部分运出去卖,市面上收购价格早稻米大概是一毛二,晚稻米一毛三,这是去年的价格,不过粮油站的开着车来村里收,农民省得麻烦,也都愿意卖给粮油站。”

“要是我也开车过去收,会有人来管不?”

“这个......没人收过哎。”唐小丽反问:“你要做粮油生意?”

“有这个想法。”杨浩说。

计划内的销售价格大概是一毛五上下,算上仓储的成本还有农民以次充好的成分政府只赚取微利,现在粮票都很充足,很少有人去黑市买粮食,总之粮食突然就富裕起来,人口增加了那么多,从八十年代往后,吃不起饭的人也越来越少。

到底是杂交水稻出来以后确实提高了粮食产量,还是农民在吃大锅饭的时候划水,就不得而知了。

大锅饭时代确实让一批人成为划水大师,这些人到老了做事都松松散散,几十年以后进城当保姆被狂吐槽的,大部分都是这个年代造就的。

但粮油市场也不是无利可图,像唐小丽这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