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朱棣重生土木堡> 第一百二十八章:朱瞻墡的处世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八章:朱瞻墡的处世之道(1 / 2)

朱棣重生土木堡第一百二十八章:朱瞻墡的处世之道

可以说,朱瞻墡是在此之前大明所有皇子中,脑子从头到尾都保持清醒的一个。

朱瞻墡有过四次登上皇位的机会,虽然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成功,但根据当时的呼声来看,只要他站出来,风头就会瞬间逆转。

一次,是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以后。

朱高炽即位以后,即令朱瞻基以皇太子身份往守南京,可称监国或称居守。

大臣们向来都是不会让皇帝独断专行的,所以依先例请命亲王及重臣往守,但以往慈和的朱高炽那次却坚持让皇太子去南京。

言是朱瞻基此去南京也是彷旧例,而这个旧例,自然是朱棣屡次北伐以朱高炽监国南京的旧例。

大臣们没了话说,朱瞻基也因此得以顺利前往南京开始与江南的宗室藩王们打交道,建立他自己的根基。

不过,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驾崩了。

朱瞻基身为皇太子,本该北返回京继位,但时值仁宣更替之际,政局动荡的因素一触即发。

时汉、赵二王,朱高煦和朱高燧蠢蠢欲动,多方联络,密谋造反夺位。

为防意外,张太皇太后下令封锁朱高炽之死讯,一面秘密迎接朱瞻基北上即位,一面密令襄王朱瞻墡监国,由时任户部尚书夏原吉辅左。

于是,当时南北两京有两位监国。

这是朱瞻墡的第一次机会。

要知道,北京在朱棣和朱高炽两代人的经营下,已经是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加上朱瞻墡也是张氏的嫡子,本来她就非常喜爱这个五儿子。

在北京担任监国的朱瞻墡可以说是占据天时地利,夺取皇位的机会甚至比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个叔叔更大。

但朱瞻墡却毫无争当皇帝的野心,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想过要当皇帝。

他的做法是尽力稳定局势,等待大哥朱瞻基返回北京登基继位。

后来朱瞻基成功返京即位,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局势因此渐渐稳定,但是野心难平的汉王朱高煦却选择起兵造反。

当时朱瞻基刚刚继位,人心不稳,为振奋军心,选择亲自带兵去平定叛乱。

皇帝亲征,必须要在京师留下一个监国,毫无疑问,这个监国还是朱瞻墡,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因为当时在朝中,监国一次的朱瞻墡能力大臣们有目共睹,在宗室中人品也不错,呼声相当高。

这是朱瞻墡的第二次机会。

如果换成别人,或许会铤而走险一试,但是朱瞻墡的选择和第一次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

他还是兢兢业业的当好一个监国,只是一个监国而已。

朱瞻墡没有在北京培植任何自己的势力,甚至没有拉拢一个党羽,他就是要让大哥知道,自己无意与他争夺皇位。

结果证明朱瞻墡的选择没错,汉王的造反只是一场闹剧,朱瞻基顺利平定叛乱,稳定了人心和军心。

然后,朱瞻墡也没被秋后算账,到长沙做了一个藩王。

那时的朱瞻墡本以为自己能就此做一个逍遥王爷,整日只管吃喝玩乐就行,但谁成想,朱瞻基也没多活几年。

朱瞻基继位十年后英年早逝,下一任皇帝人选又成了难题。

当时朝中很多重臣都觉得皇太子朱祁镇年纪太小,不适合继位,所以拥护德高望重且两度监国,政绩有目共睹的襄王朱瞻墡登基为帝。

这时候朱瞻墡不仅在地位上贵为皇叔,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戴,皇太子朱祁镇也十分年幼,就连太皇太后张氏也默许了朝臣的这一决定。

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千载难逢,几乎只要他点头,皇位他就能坐上去。

但是,朱瞻墡第三次放弃了这样的机会。

面对那些让自己当皇帝的声音,他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拥护年仅九岁的侄子朱祁镇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命运,依旧没有放弃朱瞻墡。

瓦剌发生叛乱,大军直逼北京,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朱祁镇想要效彷明宣宗朱瞻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御驾亲征,但是结果却截然相反。

朱棣面对自己侄子的削藩,成功靖难夺位,朱瞻基面对自己叔叔的反叛,御驾亲征大获全胜,而朱祁镇则是吃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大败仗。

土木堡之战,明军一败涂地,就连朱祁镇自己都被瓦剌大军俘虏。

一国之君战败被俘,全国上下为之震动,这时候的皇太子朱见深,比十四年前当时朱祁镇的年纪还小,只有一岁多。

为了稳定局面,也是为了她孙氏一族的荣辱,时为太后的孙若微提议让她的小叔子,也就是襄王朱瞻墡继位为皇帝,带领全国军民抵抗瓦剌大军。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音也开始出现,便是横空出世的民族英雄于谦了,他的意见是襄王在长沙就藩,藩地于京师甚远,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玉为帝。

这是朱瞻墡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无论当时的朱祁玉,还是皇太子朱见深,都没有办法与德高望重的襄王朱瞻墡相抗衡,也是一句话的事儿。

命运,再一次将皇权的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