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科幻灵异>朱棣重生土木堡> 第二十八章:看来当年杀的还不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看来当年杀的还不够(1 / 2)

朱棣重生土木堡第二十八章:看来当年杀的还不够

府军前卫。

这个朕熟啊!

因为这玩意儿还是朱棣自己搞的。

第二次北征大获全胜回来的朱棣,设置了一个叫府军卫亲军指挥使司的机构,下辖府军前后左右四个亲军卫。

这次重建的府军前卫,就是府军五卫之一。

朱棣当时设置府军前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好圣孙朱瞻基留后手。

朱棣是造反起家,到南京称帝后就直接把建文朝廷犁了一遍,深知天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做官的人这种道理。

朱棣明白身为一个皇帝,手握军权到底有多重要。

所以他要未雨绸缪,给后继子孙增加继位以后面对朝臣时手中的筹码。

正是这些隐藏的筹码,后来让汉王朱高煦几乎毫无机会。

简单说,就是当时朱棣选了一批年轻人,让这些年轻人来到北京接受系统性的训练,直接对朱瞻基效忠,号称为皇太孙亲军。

这便是府军前卫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军。

府军前卫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叫带刀侍卫。

听起来有点儿像清鞑子的东西是吧,但这玩意早是朱棣玩剩下的了,明朝其实一直都有,只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没重建起来而已。

所以说府军前卫和其它二十五个亲军卫一比,特殊性一下子就出来了。

朱棣第一个要重建它,正因为其职能的不可代替。

府军前卫有唯一的皇太孙亲军,其它二十五个亲军卫都是给京师把门儿的,最多就是守个皇城大门。

府军前卫呢?

人家是守皇宫里边儿的,地位上的差距这就出现了。

带刀侍卫这种东西只有府军前卫有,除了锦衣卫以外,整个皇宫大内,就只有他们能来回跑还带着武器。

寻常卫所定额五千六百人,但府军前卫的规模是它们的五倍。

更关键的是,当年选任为皇太孙亲军的这批人,是朱棣从天下各卫所精锐的子孙组成。

在京师完成系统的学习后,这些幼军显然只有两条路。

第一,回到地方卫所承袭父辈职务,第二,继续在京城的府军前卫任职,只不过身份从幼军变成了带刀侍卫。

幼军在京时隶属府军前卫,是忠于皇太孙的亲军,将来皇太孙变成皇帝,他们效忠的也就是皇帝,成了皇帝的嫡系。

可谓一脉相承,水到渠成。

类似这种隐藏的手段,朱棣在上一世还埋了很多。

连他也想不到,这些手段会成为自己第二世重新夺回权利的助力。

虽然堡宗战神重孙子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顺带着把府军前卫的带刀侍卫也都带出去给送了,可毕竟建制和职能还在。

目前府军前卫是直接调拨给于谦和石亨用于守城,但这一万多人的性质已经变了,都扣上了天子亲军的名头。

朱棣还是有直接调动他们的权利,这比拉拢什么刘聚、范广可舒服多了。

这么好的东西,如果放着不去重建,那就太可惜了。

倒是工部尚书石璞倒了大霉,吃瓜吃好好儿的,守城的事本来无论如何也问不到他的头上,却一不小心丢了足足三个卫的匠户。

这下,工部就成了光杆司令。

没有这些人,石璞这个工部尚书的口气都弱了不小。

......

当天晚上,朱棣就来到工部,打算亲自领走这些匠户。

其余亲军二十三卫,都是住在划分好的卫所区域,但武功三卫不同。

武功三卫制同寻常卫所,虽也属亲军卫,地位却天差地别,不住皇城内军营,都住在皇城南部的住坐匠棚户区。

由于武功三卫全部都是匠籍,所以都归工部管理,工部为了省事,一般也都把他们和南部的匠户们搁到一起。

朱棣花费了一些时间,才是在王诚的陪同下来到这里。

这里道路湿漉漉的,杂草丛生,到处都是垃圾和乱坑,与刚出皇城的康庄大道完全不同,朱棣因而渐渐蹙眉。

“武功三卫怎么说也是天子亲军的地位,怎么待遇如此之差?”朱棣边走边道。

王诚是个太监,太监存在的意义就是给皇帝排忧解难,这其中自然要包括皇宫大内、地方州府的各种制度和风闻。

所以在来这里之前,王诚是特意去做过武功三卫的功课的。

“回皇爷的话,武功三卫虽属天子亲军,可却是归于工部管理,亲军卫的俸禄一向由户部发放,所以户部没有发放武功三卫的俸禄。”

朱棣点头,抬脚迈过一个水坑,又道:“户部的话有些道理,那既然武功三卫隶属工部,工部不是就应该对这三卫的匠户负责吗?”

“工部是怎么想的,居然让天子亲军和别的匠户杂住在一起?”

“皇爷当心点儿,路不好走。”王诚见朱棣越走越快,一面小跑着跟上,一面气喘吁吁说道:“工部的老爷们只说亲军卫的事儿不归他们,所以也都不管。”

“据奴婢所知,武功三卫的匠户们,平日只是靠做活来勉强维持生计而已。”

朱棣闻言站了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