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1 / 3)

翌日清晨,向导早早来到酒店门口等待几人。

纪末南在捐款时,捐助过爱心救助关怀这一项目。这笔款项最终执行方为贵州某公益机构,机构大部分款项用于资助贵州贫困地区的爱心超市经营。

他们此番前去跟进的,便是凯里附近小镇的几座寨子。

助理将昨日采购的慰问品放至商务车中,几人就此出发。

到达目的地需要三小时左右,一路上风光无限,纪末南望着车窗外啧啧称奇。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贵州山地极多,但在扶贫攻坚的政策下,此番前去的道路十分平坦,千山万壑架起通途。

纪末南一边观赏着沿途的美景,一边从背包里拿出两颗白煮蛋递给江忆安。

纪末南扬起下巴道:“喏,怕你没吃早饭,特意给你稍的。”

江忆安递过鸡蛋,道了谢。然后变出来一盒牛奶回赠给纪末南。

“也怕你没吃早饭,所以捎了盒牛奶,你代言的那款。”许是起得太早,江忆安连说话声音都变得糯糯的,细声回复着。

助理在后面都无语了。

早上和纪末南吃饭,他特意给向导小姐姐装了两颗白煮蛋。结果被纪末南狠心截胡,感情在这儿借花献佛了。

更无语的是慰问品里全是纪末南代言的牛奶,随便拆一盒拿去喝就好了。纪末南偏偏抱着江老师给的这一盒乐不可支。

根本看不懂他们!

进入村镇之后,路就不似之前那般好走了。一路颠簸,终于抵达寨子深处。

一行人下了车,寨子里管事儿的特来迎接。

眼前一片金黄色的稻谷晒在特制谷架之上。放眼望去,周遭建筑颇具韵味,是当地特有的吊脚楼。房子框架全由榫卯相接。丝毫不用一钉一铆。

路过寨子里的第一户家门口,便看到舂米机堆至在外,路过老妇肩上背着几担老木朝家走去。

纪末南十分讶然,如此瘦弱的肩上竟能扛起那么重的木头。

再仔细观摩周围建筑,吊脚楼远看十分精致,可内里早已摇摇欲坠。行廊上的模板间隙极大,木头也已是多年腐木,破旧不堪。

整个寨子都散发出一种垂垂老矣的气息。

寨里管事儿的提议先去爱心超市查勘一番,几人便没再过多驻足,继续前行。

爱心超市与吊脚楼不同,是用砖瓦建造在平地之上的。

超市内干净敞亮,从米面粮油到日常洗漱用品,衣物、鞋子、五金以及农作工具,货架上一应俱全。

向导小姐姐开始介绍:“这座爱心超市建立于半年之前,你们所捐赠的款项全部用于爱心超市的经营。”

管事儿的也补充道:“我们这边的寨子和村镇不同,留下的可能大多数都是孤寡老人。所以低价购买是不适用的。我们选取的方式就是一直补充生活物资,寨子里的居民通过积分去换取日常用品。”

江忆安审视着周围,又转头向管事儿的提问道:“那么积分的形式是如何获得的呢?”

管事儿的悉心解释:“这里有传统扎染服饰工艺,传统的蓝靛棉布都是他们自行加工的。有合作方照市场价统一收购,收购后除了予以经济补贴外另外赠送积分。不过,也会照顾一些特殊家庭,实在行动不便,可以自行申请积分。”

江忆安由衷感慨着这种形式可行,以积分的形式去鼓励生产,在此环境中,合理又巧妙。

江忆安又问:“积分可以保证日常的生活所需吗?”

管事儿的答道:“完全可以保证。不过积分不似钱款,只能用于爱心超市的日用品购买。其他的话……”

“若用于贴补在外的子女,或者遇到疾病等事项,他们还是无法应对?”江忆安试探性询问。

“是。”领导有些为难。

江忆安鼓励安慰道:“你们已经尽自己所能做了很多了,这里会越来越好的。”

在爱心超市里了解情况完毕,几人又认真查阅了超市提供的需求物品资料以及账单款项,一并记录完整。到时候和公益机构再做核对采买分发,便算完成任务。

看完已是中午,村里管事儿的硬要留几人吃饭,几人摆手拒绝。他们计划着最后为寨里几户“特殊”家庭分发一下慰问品,拜访一二,便火速赶往下一个村寨的爱心超市核对需求物资。

纪末南直接了当:“领导,村子里有没有特殊家庭,十分需要帮助的人家,我们想去看看。”

管事儿的想了想,开始盘点寨里的情况:

寨子西边的郭阿姐,物质上好像没有那么苦,起码相比于别家,还算殷实。所有家底都是去外地煤窑打工的老汉换来的。尘肺病带走了老汉,山洪带走了大儿子。唯一走出寨子的小儿子,是被拐跑的,至今不知去向。

寨子东边的高大哥,家中人丁倒是兴旺。一连生了六个孩子,妻子生小儿子难产走了。高大哥瘫了,留下最大的孩子肩负责任做活计。

还有高大哥的邻居温奶奶……

管事儿的叹了口气,内心不免一阵难过。在贫困地区,有哪一家是不需要帮助的呢?不幸的人有万种不幸,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说都说不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