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打柴(2 / 2)

那一担柴给了姜棉。

姜棉不想要,毕竟她住的地方离捡柴的林子比唐建设他们要近多了。

“收着呗,一担柴而已,我们两个大男人一会就捡到了。而且今天不是有你的砍刀,我们也没办法捡那么多。”

“行,那你们今天晚上过来我这里吃饭吧。算是帮我暖屋了。”

姜棉也不推辞,想着两人应该是没有锅可以做饭,而且她一个人也不太好做饭,便发出了邀请。

“这个好。我们正想着晚上的饭怎么解决呢。还是姜棉你有远见,连锅都背来了。”

王长军帮姜棉提过行李,当时还好奇地用手敲了敲,早就猜测那个鼓鼓的弧形的包袱里装的就是锅。

不过下乡连锅都背来的除了她,应该没别人了。

“能带来的东西我都尽量带来了。反正留在城里也是闲放着,说不定时间一久长就放坏了。”

对于自己孤家寡人的背景,姜棉并不怕别人知道,而且这两个也算是朋友了,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但人家没问,她也不会明说。

两位听众只是对视了一下,并没有问到底的意思,然后就转换了话题。约好了一会一起去队部挑土陶,唐建设和王长军就挑着另一担柴回去了。

姜棉收拾了一番,就过去东间,本来她只是想问一下路的,振华直接让振民把她领到了队里的仓库面前。

姜棉刚到,唐建设和王长军也到了。

管着仓库的钥匙归队里的是一位姓文的30多岁的白脸汉子,是这个村子里面另一个比较小的宗族的人。人挺和善的,知道了姜棉几人的来意后,交代了几句,笑眯眯的把门打开了。

“你们看,这些都还不错。”王长军是第一个走进去的,这个摸摸,那个看看,禁不住地称赞。

“嗯,是不错。”姜棉原来只是想挑几个砂锅的,不过眼前的东西倒是给了她一些惊喜。

灰扑扑的一列列大小不一的器皿虽然谈不上精致,但粗旷质朴中带有一股说不出的韵味,但比她想象的要好很多。

姜棉心下一高兴,禁不住就多挑了好几样。除了三个砂锅,还有一些碗碗钵钵,再加几个坛子。

唐建设和王长军那边也拿了不少。

“姜同志,你不是有锅吗?怎么还拿那么多锅?”王长军看见姜棉拿了那么多个锅,不禁有点惊讶。

“这两个小一点的留着炖东西吃,耐熬又全味,天凉的时候还不容易冷,两个不多。这个大的就放在灶台大锅后面的灶孔,平常借热烧点水,用起来也方便。”

上一世的姜棉,小时候家里打的也是这种土灶。一个灶台,三个灶孔,跟这里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他们家那用的是金属锅。

她的父亲文化不高,但对生活却是挺有讲究的。到了老年,儿女都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在家,家里的锅也不少,不是炖这个就是焖那个。虽然家里有煤气灶,但炖东西或是熬煮东西的时候,父亲还是喜欢烧木柴。

因为这,还特意用砖和石板在厨房砌了一个长台子,上面长年摆着一溜的砂锅。

母亲过去世后,按风俗他们家把土灶拆了,不过后来父亲又买回来两个铁皮做的炉子。

姜棉也想要个铁皮炉子,但有点难,所以她准备退而求次弄个三脚灶。

东西挑好了,要到会计那里登记好。

这些不陶器不用现钱买,在特殊年代,也是为了不落下把柄,要用工分来换。姜棉他们没有公分,只能记账,留到上工以后再扣。

李国强这位生产队长也算是事无巨细都考虑周全了。

关了制瓦作坊,又开了制陶的,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请示过上面的领导的,算是过了明路。

虽然要给公社提供一些产品,先不说这效益有多少,但至少为本村的社员节省了不少工业券。农村的社员,要拿到工业券可不容易。

挑陶具挑得爽,又领了粮食,归拢起来之后一看,那场景连姜棉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单凭她一个人,再长两只手也无法把所有东西一次性提回去。

唐建设跟王长军嘀咕几句,走过来给她帮忙,自己的则留下王长军看守。

姜棉也没客气,反正都在一个队里,要还人情以后有的是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