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宣夜:东周> 课代表歌抒,点评第二章无人可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课代表歌抒,点评第二章无人可逃(1 / 2)

课代表一言定场,各抒己见。

君跋涉行走,吾愿为君足下履;

君并步身立,吾愿是君首上云。

无怨无悔,不图回报,甘为粪土护花人,唯歌抒推艾刀。世人不会忘,艾刀可曾忆得?

本章篇目无人可逃,在这宽广世界上,除了自己你已无人可经投奔。

收割岛身骨为岩石,壤土为胾(zì)肉,草木积雪为冠矜。矜用于迎接贵宾,中间要是加一个与字分开更易理解,冠与矜,积雪是收割岛欢迎仪仗,章节首句落字不多,却有情景。

雨已纷纷至,人未踽踽(jǔjǔ)来。踽踽是孤零零独自走,两字道出孤岛、囚人于世间独行,瀚海可尽,月亮可掬。

岛中央倾首顶,虓虎口南,背来石北,黄栌林西,试刀台东。四方合围崇高石壁,岛上囚人就生活在这里。

艾沃午时设筵,宴请新人索恒,自谦筚居扫洒堂宇,取水铺陈贝阙,聊为索君盥洗尘容,接风洗尘是待客之道。

远路风尘的索恒回答:“不须辞,诺。”回复简洁,君子言语要谨。

岛上建筑干阑式样,作者有注解,早期巢居房屋类型,现今依旧可见。设置出一个悬疑,如何锯解千年历久不衰的花岗岩石,凿平刚坚粗面石板。我也想知道答案,看丁一乙如何自圆其说。

股是大腿,艾沃失去双腿,身体残障,原因不知,看文章日后如何解释。

用石杙替石桩两字,出自《左传·襄十七年》,作者力求用东周言语,不反复看注释真的阅读困难,真要这么严谨吗?这是小说呀,不是你写论文。

昔时有娀氏得宋子微而革姒夏国之命,小说为避嫌真实历史,行文都采借用。其实是商朝得子微,革夏国之命。汤武革命这是历史上大事件,“革命”一词的由来。最早见于《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一日四餐,分别称一饭,亚饭,三饭,四饭。早晨一饭也称饔(yong)饭,亚饭午食称午饭,夕下三饭称昃(zè)饭,夜间四饭称夜飧(sūn)或末几。当为知识点。

屋檐一丝雨,来回一阵风。一丝对一阵,对仗工整。

柏木匾有吉星高照,岛上囚人还挺盲目的信仰崇拜,四个字也许是一种期冀。

枕石成石鼓,并讲出由来,“陶唐氏设谏鼓,有虞氏立谤木”,陶唐氏是尧,有虞氏是舜。都以贤明著称,擅长听取意见,如今还在沿用。中国人铸就几千年伟业,文化没有间断,自然有其原因。

本章重点是周礼中双方见面如何登堂入室,升堂与入室是两个环节。

少年艾刀正身伫立,怀抱竹枝制成一柄彗帚(扫把),衣诀半遮彗首(衣袖半遮帚头),文中有注释,描写的这个细节合乎当时风俗,此迎接方法一直延续到汉代。要有电视剧、电影拍摄汉代之前迎客场景,没这个细节说明主创不通风俗历史。一排人立着抱扫把,应是驱客斗殴。(别打脸就行!)

入门礼有三辞,初:礼辞,再:固辞,三:终辞。

行礼动作不说,先看作者如何编辑对话,再评说。

初:礼辞。

(主)艾沃:“伯植去乡离国,辱临敝舍,天近云随步,沃、初求君。”

(宾)索恒:“野人恒,一路行远蒙尘触雨,戴霜履冰跋涉甚遽(jù),未带贽礼,弗敢求。”

再:固辞。

(主)艾沃:“鄙人沃,弗胜此贽礼小事聒烦,求无不应,固请索君。”

(宾)索恒:“季穗兄,公谨忠信而克己复礼。恒、无贽无礼,惶恐固辞。”

三:终辞。

(主)艾沃:“索君伯植,劳远千里,无贽不失威仪,不失恭敬,沃虽不敏,终请索君。”

(宾)索恒:“季穗兄世姿高品,不耐尘纲罭(yù),殷勤又三请,恒亦不才,敢终辞。”

初次礼辞,艾沃说:“初求君”。索恒回:“弗敢求。”相互对应。弗敢求是不敢让您求的意思。尤其索恒的言语韵律感很强,言辞诗化,并且自谦野人恒。

固辞时,艾沃对上野人恒,也自谦自己鄙人沃,说不带礼物也不是大事,用求无不应接弗敢求,然后固请索君恒。固是坚持之愿意,坚持来宾请升堂。

公谨忠信而克己复礼,是来宾索恒对主人艾沃的夸赞,去别人家吃饭,见面说些好话,又惶恐固辞。

终辞,艾沃说索恒不失威仪,没有丢失威严端正仪态,沃虽不敏,这里艾沃自谦不敏,做出终请。

索恒应对艾沃自谦不敏,说自己不才,也是一番夸赞主人,最后敢终辞。

观览之后,笔者沉思良久,丁一乙这段对话,将《礼记》入门礼三辞,生动展现,可当教科书般典范。在历史小说中,特别涉及先秦,少有人描述如此清晰,把礼三辞表现出。除了修饰稍过,其它地方都如貂裘顺毛般贴服。

初求、弗求;固请、固辞;终请、终辞,一一对应。鄙人对野人,不敏对不才,联辞结采。宾主双方,克己复礼之态浮现目前,丁君雕龙文心,为文造情。

升阶,主人东阶,宾客西阶,合乎《礼记》记载。聚足一处后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