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倾沅和沈奕舟一听,立即变了脸色。
两人想也没想,就跟着来人往回赶。
沈奕舟的腿还有伤,快步走的时候有些踉跄,夏倾沅忙在一旁扶住了他。
沈奕舟感激地看她一眼,又对前来的干事道:“小蔡呢?”
沈奕舟口中的小蔡叫蔡敬国,是这次一起随行来的医生。
来人回答道:“蔡医生刚才外面采药材回来。
那孩子当时抽筋,孩子奶奶就用针给他扎人中,还灌汤药。
蔡医生说那样做是不对的,孩子的家属就闹了起来,现在正不可开交呢。”
沈奕舟的脸色微沉,道了声:“糊涂。”
他们来到这个地方,其实有许多当地人是抱着怀疑态度甚至是不欢迎的,因为他们的到来,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他们原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人又是习惯抗拒改变的动物,如此一来,更容易因为意见不合的事情发生冲突。
沈奕舟没有再说什么,加快了脚步。
几人刚赶到简易的卫生所,就听到家属的哭嚎和叫骂声。
围在外面的人见沈奕舟来了,如同看到救星一般,纷纷让开道让他们过去。
沈奕舟和夏倾沅进到里面,只见小床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紧闭着双眼,四肢僵直,不断抽搐,脸色都已经发青了。
他的人中处冒了血,因为头仰着的原因,血正往鼻腔钻去。
身边站着一个傣族老妇人,手里拿着陶瓷碗,拼命要给他灌黑漆漆的药。
老妇人的旁边是一个年轻一点的妇女,她手里拿着针,也要给孩子扎针。
一个年纪三十上下的男人被孩子的父亲拦着,急得不行:“你不能再给他喂药了,堵塞呼吸道就麻烦了!”
他正是这次随行的医生,蔡敬国。
“停下!”沈奕舟开口叫住了混乱的场面。
老妇人一家是知道沈奕舟的,见他来了,指着蔡敬国,急得不行:“你们的医生不让我救我孙子!”
沈奕舟走过去,道:“老人家,请相信我们的医生,我们会把孩子治好的。”
说罢,他朝一旁的同事使了个眼色,他们意会,上前拉开了几人。
蔡敬国连忙扑了过去。
他先是将孩子侧卧,松开他的衣领,然后擦掉他人中的血,又检查了一下他的呼吸道,将他口里的药渣等残留物清理干净。
他动作迅速,一边处理一边道:“帮我把柜子上面的那个白色药箱拿来。”
扶贫办的工作人员都拉着人,夏倾沅眼疾手快,把医药箱拿给了蔡敬国,并帮他打开。
蔡敬国在里面取了药,又继续吩咐:“我需要毛巾和一盆凉水。”
夏倾沅在屋内扫视了一圈,拿起木盘到门口的小溪边打了一些水上来,又取来挂在一旁架子上的毛巾,浸湿后拧得半干,放在孩子的颈部和腋下。
孩子的家长原本还吵吵嚷嚷,说他们把孩子弄坏了,可随着孩子渐渐停止了抽搐,他们的声音也消停了。
看着孩子的呼吸恢复平稳,蔡敬国好不容易舒出一口气,道:“吃了药,等一会儿应该会退烧。”
他扯开原本盖在孩子身上的被子,道:“孩子如果手心脚心发热,就一定不能像这样捂着,容易引起惊厥的。”
孩子的奶奶还有点愤愤不平:“以前孩子发烧的时候,都是这么用被子捂的,热一点才能发汗。”
见老太太如此固执,蔡敬国担心回头孩子反复发烧的时候,又这么操作了,只能耐心给她解释起来。
夏倾沅也是急出了一头的汗,见孩子情况稳定,才敢用衣袖擦擦汗。
她和沈奕舟对视一眼,相携着离开了。
蔡敬国看了眼两人离开的方向,目光又落在两人相握的手上,瞬间明白过来。
夏倾沅和沈奕舟回到家,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赶紧把事情办起来。”
不仅是经济层面,这里的人思想上也需要学习和进步。
沈奕舟喝了一口水,又出了门:“我让人安排一下,现在就过去跟他们谈。”
夏倾沅也道:“我去翻翻家里有哪些适合现在种的种子,明天就安排下去。”
她又叫住沈奕舟:“你可知道村里有谁在妇女圈里说得上话的,我去找她。”
沈奕舟回想了一下,道:“这里村长的媳妇,叫田桂芳,你可以去找她。”
夏倾沅应道:“我知道了,你去吧。”
于是,夫妻俩前后出了门,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二天一早,沈奕舟就收到消息,赶去部队了。
林冬秀看着他那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腿,想跟夏倾沅说,哪知道她也是一脸兴致盎然的样子:“妈,我有事出去一下就回来。”
说着,也出门去了。
两人速度之快,林冬秀拉都来不及。
她看了眼站在一旁抱着沈听筠的沈奕霖,心里有些烦躁:“去去去,带你侄子回楼上去,别跟其他孩子瞎跑。”
沈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