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帝在这边又待了一天就离开了柳河县,走的时候拉走了三百斤的菜籽油,三万斤的油菜籽种子,这给宁秋心疼坏了。
钱,这都是钱啊。
本来只打算留个三万多斤的种子,结果皇帝一下子就拿走了三万多,那就只能少榨点油了。
心疼归心疼,给还是要给的。
再说宋元帝之前给她的那个皇庄,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以为她是他的女儿,补偿性的给她的。
如今她都不是了,宋元帝也没收回去,那以后也不会收回去了吧?
宁秋这么一想又平衡了,以后不用心虚了。
宁家三人在这边收尾,那边宋元帝回到京城后,又下旨砍了几个侵占农田太过分的世家门阀,主家砍头,其他流放,所有归国库所有。
这对其他世家门阀也是一种警告。
这后宋是我宋家的,这天下子民都是我宋家的,你们不要做的太过分了。
因为之前明王案,世家门阀就损失了一批“精英”,如今又被宋元帝砍掉了一些臂膀,世家门阀们也都收敛了不少。
宋元帝让宋子豫去江南,主持涉案的田地分配问题,一定要把那些恶意侵占的农田还给老百姓,还有那些黑户也要彻查。
没地种,就做佃户,但做佃户要交租子跟税,有些黑心的世家门阀就诱导这些走投无路的人成
为黑户。
十几二十户人家共用一个户籍,税一同分担,他们的压力就轻了,但该给的租子一点少。
这就导致朝廷就收不到税收了,没有税收国库就没钱,就发不出军饷,武装不了军队。
世家门阀们一个个富得流油。
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要不是这次下去,他都不知道江南居然也这般黑暗,不肃清一番,后宋也走不长远。
也不知道是明王的叛乱给他带来的打击,还是真的老了,出去一趟后宋元帝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如年前了,不服老不行了。
在宋子豫南下的前几天,宋元帝正式下旨,立昭元太子之子宋子豫为皇太孙。
长孙就是第一个孙子,太孙就不一样了,这个太字就代表着接班人的意思。
这个圣旨一颁布,朝野上下虽然有意外,但也觉得还是意料之中的事。
陛下那么多儿子,但成年的目前就剩下老四老五,以及老九了。
前两个都是没什么太大用的,老九又是瘸子,不可能登基。
十二皇子又被打发去守皇陵去了,剩下的三个小皇子,都太小了,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再去培养他们了。
宋子豫在东宫里长大,虽然被忽视了很多年,但还是比那些未成年的皇子们出色一些,最最重要的是,他是昭元太子之子,
没有谁比他更名正言顺了。
宋子豫在这一刻是激动的,激动后也很快平静了下来。
他本就是昭元太子之子,他本就该是下一任继承人……
虽然下了圣旨,但正式的册立大典要等他从江南回来后再举行。
这次一起去的,除了宋岩外,还有之前的禁军统领王平,兰晟,席沐云,宁夏,还有其他一些年轻官员。
这些年轻官员都是二十多岁,分布在六部,官职最高的也就是从五品,其他的都是六品居多,其中又以寒门出身较多。
这些人心中还有热血,还敢于跟世家门阀叫板。
他们将来也是宋子豫的左膀右臂,所以被点名去的官员们,一个个都热血沸腾,都想在江南好好表现一番,快速成为皇太孙的心腹。
宋元帝这次让宋子豫下江南,就是让他在世家门阀中立威,在百姓中立声望,这些都是在给他铺路。
等这一行人南下后,朝中老臣们都看出了宋元帝的决心了。
不管是之前的宋岩,还是后来的老三跟老六,或者是老十二,这些人都被皇位给溜来溜去,皇帝也从没有帮他们铺路铺的这么明显。
所以这些人最后瘸的瘸,死的死,守陵的守陵,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还得是昭元太子啊……”有老臣道:“陛下最爱的还是昭元太子,
所以才这般看中皇太孙。”
“倒也未必。”有人不赞同道:“陛下要是在乎皇太孙,那也不会放任皇太孙在东宫当了这么多年的隐形人。”
“只是这皇太孙都这般大了,之前也没有好好的教授过,以后能治理国家吗?”
“你们忘了那位太子妃的身份了吗?”有人提醒道:“太子妃当年也是赫赫有名的才女,这么些年,我不相信皇太孙没跟着太子妃学习。”
不管众人说什么,宋子豫这个皇太孙,是板上钉钉了。
宁秋在八月份才回到京城。
柳河县那边的收割耕种结束后,她就带着父母回到了下洼村,在那边住了三个多月。
山上的客栈有王二夫妻照料着,生意倒也还不错。
父母住在村子里,她就在山上躲懒了整个夏天。
要不是因为京城那边的油菜也到了关键时候,她还不太想回去呢。
宋岩跟宋子豫下江南之前,拐道去了一趟柳河县。
宋元帝既然封了宋子豫为皇太